-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梁曉聲短篇小說集:父母歲月 (上下全二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71578
- 條形碼:9787559671578 ; 978-7-5596-7157-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梁曉聲短篇小說集:父母歲月 (上下全二冊)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梁曉聲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其作品多次獲得國內知名文學獎項,有些作品入選了國內外的中文教材,2019年憑借《人世間》榮獲茅盾文學獎。央視《讀書》《朗讀者》《中國新聞周刊》《新周刊》《人民日報》等媒體,還有俞敏洪、董宇輝、樊登、張萌等都曾推介過梁曉聲其人及其作品。
★梁曉聲親自首次授權:《父母歲月》一書是對梁曉聲文學思想及創作理念的高度概括與總結,橫跨七十余年,作者用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人物和故事,為讀者高度還原了那段滄桑理想、閃閃發光的父母歲月。形式上也更適合當代讀者快節奏的閱讀習慣。
★一部跨世紀現實主義史詩。既是尋常人家的故事,亦是千千萬萬父母的縮影。作者立足底層,用跌宕起伏的敘事結構,譜寫了與新中國同齡那代人的悲歡離合,彰顯了濃厚的人文情懷。我們不僅可以將其看作一段個人、家庭與民族的風雨成長路,還可以將其看作一部時代、社會與百姓生活的滄桑變遷史。
★精美裝幀,雙封設計。外封160克大地紙,腰封180克超白超感,內封210克優質白卡,隨書附贈精美書簽兩枚。
梁曉聲短篇小說集:父母歲月 (上下全二冊) 內容簡介
《父母歲月》一書是對梁曉聲文學思想及創作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其文學創作的一次階段性總結。我們取其精華,以時間順序為軸,通過巧妙的串聯及編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見微知著的文學樣本,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梁曉聲作品的思想深度。這些看似獨立的故事,其實內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看成一個整體,即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的男女主人公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起誕生的,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故事里看到兩人相知相戀、結婚生子,然后攜手共度一生。兩人的一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弱小貧窮慢慢走向繁榮富強的過程。他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更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他們的故事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成長史,亦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成長史。
梁曉聲短篇小說集:父母歲月 (上下全二冊) 目錄
揮 灑 // 001
唱歌女孩 // 034
走出大森林 // 059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079
阿依吉倫 // 105
白樺林作證 // 125
今夜有暴風雪 // 145
青春作伴好還鄉 // 174
潰 瘍 // 211
翟子卿 // 235
又是中秋 // 260
成長變奏曲 // 315
疲憊的人 // 360
鉗工王 // 409
棋逢敵手 // 448
歡欣與共 // 473
執子之手 // 510
不墜青云 // 543
夜宿“蛤蟆通” // 570
放 逐 // 589
后記 // 631
梁曉聲短篇小說集:父母歲月 (上下全二冊) 相關資料
梁曉聲的作品感動過不止一代中國讀者,他的筆,為親眼見證過的世間悲喜和沉默蒼生作傳,絕不回避所有的苦難與丑惡,但更濃墨重彩地高歌崇高豪邁的旋律。——《中國新聞周刊》作家分兩類:一類服務于社會,一類服務于心靈。用心靈發展出的智識,又反哺于社會,或從社會發展出的智識,透浸于心靈。梁曉聲有他那一代作家的顯著特點,既勤奮又悲憫,在社會與心靈的總作用下替我們發聲。——《新周刊》作家梁曉聲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他開了知青文學創作的先河,出版的一系列文學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體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夢想,真誠地禮贊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知青一代樹立起不屈的精神豐碑。——《人民日報》海外版那是一九八〇年臘月某一天,傍晚天空飄起了雪花,我母親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肚子傳來一陣陣疼痛,疼得她呻吟不止。下班回來的父親聽到動靜,趕緊沖進來查看。他看著痛苦不堪的母親,緊張得不知所措。還好祖母有經驗,她一看這架勢就知道母親可能要生了,便囑咐父親趕快把母親送到婦幼醫院去。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父親只好找來平板車,祖母在上面鋪了幾層被子,兩人小心翼翼地將母親轉移到了平板車上。去往醫院的路上,母親的叫聲像鞭子一樣抽打著父親,父親只能埋頭騎著平板車,馬不停蹄地往醫院趕,祖母則在后面悉心照料著。
緊趕慢趕終于趕到了醫院,辦理過一道道必不可少的手續,總算將母親送進了婦產科診室。但沒過多久,大夫就出來了,大夫司空見慣地對父親說,來早了,沒床位,回去吧。父親求大夫幫忙想想辦法,大夫指著醫院走廊里密集的地鋪,表示確實沒床位,她也愛莫能助。父親和祖母只好又把母親往回拉。回到家附近,母親下了車,被攙著走了沒幾步,突然腿一軟跪了下去。她緊握雙拳,滿臉是汗,看上去十分痛苦。父親和祖母守在母親身旁團團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三人周圍慢慢聚集了一些人,其中有個人突然喊道:“羊水都破了,這是要生了啊!”之后從人群里鉆進來一個女青年,她蹲下來查看了一下母親的狀況,當即做出判斷說,母親要生了,來不及送醫院了,她是護士,她有經驗,她來幫忙接生。女青年指揮父親將母親轉移到了平板車上,人群里的女性自發地將平板車圍起來做了遮擋,還有些人從家里端來了熱水,拿來了可能會用到的工具。就這樣,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我成功地降生了。
除此之外,我父母還告訴過我很多他們的其他人生經歷。他們與共和國同齡,一個叫梁建國,一個叫蘇曉燕。他們所經歷過的歲月就像一場風霜之旅,亦如一首動人的時代長詩,而這段如詩歌般的旅途的起點是一輛開往北大荒的列車。
梁建國和翟子卿家住同一條街,從小一塊長大。兩人都酷愛看書,但因為家境貧寒,便只能站在街頭的小書攤前只看不買。攤主是個瘦巴巴的老頭,心眼比針眼還小,五六十歲的年紀還成天和幾個孩子鬧分家。有一天,老頭在家里受了氣,直接吹胡子瞪眼地把蹲在書攤前看書的小孩全攆跑了。被趕走的除了梁建國和翟子卿,還有一個高高瘦瘦的少年——劉海波。劉海波吹噓自己家里的書比書攤多好幾倍,梁建國和翟子卿不信,嚷嚷著要去“眼見為實”。當在劉海波家的菜窖里看到琳瑯滿目的中外名著時,兩人皆驚得目瞪口呆。直到踏上開往北大荒的列車前,劉海波家的菜窖都是他們三人的秘密基地。
那是一九八〇年臘月某一天,傍晚天空飄起了雪花,我母親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肚子傳來一陣陣疼痛,疼得她呻吟不止。下班回來的父親聽到動靜,趕緊沖進來查看。他看著痛苦不堪的母親,緊張得不知所措。還好祖母有經驗,她一看這架勢就知道母親可能要生了,便囑咐父親趕快把母親送到婦幼醫院去。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父親只好找來平板車,祖母在上面鋪了幾層被子,兩人小心翼翼地將母親轉移到了平板車上。去往醫院的路上,母親的叫聲像鞭子一樣抽打著父親,父親只能埋頭騎著平板車,馬不停蹄地往醫院趕,祖母則在后面悉心照料著。
緊趕慢趕終于趕到了醫院,辦理過一道道必不可少的手續,總算將母親送進了婦產科診室。但沒過多久,大夫就出來了,大夫司空見慣地對父親說,來早了,沒床位,回去吧。父親求大夫幫忙想想辦法,大夫指著醫院走廊里密集的地鋪,表示確實沒床位,她也愛莫能助。父親和祖母只好又把母親往回拉。回到家附近,母親下了車,被攙著走了沒幾步,突然腿一軟跪了下去。她緊握雙拳,滿臉是汗,看上去十分痛苦。父親和祖母守在母親身旁團團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三人周圍慢慢聚集了一些人,其中有個人突然喊道:“羊水都破了,這是要生了啊!”之后從人群里鉆進來一個女青年,她蹲下來查看了一下母親的狀況,當即做出判斷說,母親要生了,來不及送醫院了,她是護士,她有經驗,她來幫忙接生。女青年指揮父親將母親轉移到了平板車上,人群里的女性自發地將平板車圍起來做了遮擋,還有些人從家里端來了熱水,拿來了可能會用到的工具。就這樣,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我成功地降生了。
除此之外,我父母還告訴過我很多他們的其他人生經歷。他們與共和國同齡,一個叫梁建國,一個叫蘇曉燕。他們所經歷過的歲月就像一場風霜之旅,亦如一首動人的時代長詩,而這段如詩歌般的旅途的起點是一輛開往北大荒的列車。
一輛火車呼嘯著穿梭在北大荒的山嶺間,車上載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知識青年。這群年輕人意氣風發,每個人心中都繪有一幅關于未來的美好藍圖。梁建國和蘇曉燕便是他們中的一分子。梁建國是哈爾濱人,出身于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是造紙廠工人;母親沒有工作,靠打零工貼補家用;哥哥建平考上大學后不久腦部受傷,智力只相當于四五歲孩童,長年需要人照顧;妹妹珊瑚剛中學畢業不久;弟弟建海還在上初中。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艱苦。梁建國從小吃苦耐勞,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也為了給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他跟妹妹珊瑚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坐上了開往北大荒的列車,與之同行的還有他的兩個發小翟子卿和劉海波。
梁建國和翟子卿家住同一條街,從小一塊長大。兩人都酷愛看書,但因為家境貧寒,便只能站在街頭的小書攤前只看不買。攤主是個瘦巴巴的老頭,心眼比針眼還小,五六十歲的年紀還成天和幾個孩子鬧分家。有一天,老頭在家里受了氣,直接吹胡子瞪眼地把蹲在書攤前看書的小孩全攆跑了。被趕走的除了梁建國和翟子卿,還有一個高高瘦瘦的少年——劉海波。劉海波吹噓自己家里的書比書攤多好幾倍,梁建國和翟子卿不信,嚷嚷著要去“眼見為實”。當在劉海波家的菜窖里看到琳瑯滿目的中外名著時,兩人皆驚得目瞪口呆。直到踏上開往北大荒的列車前,劉海波家的菜窖都是他們三人的秘密基地。
蘇曉燕是上海人,出身“黑五類”的她本沒有資格來北大荒參與建設,但她同樣渴望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于是偷偷混上知青專列,一路跟隨眾知青來到了北大荒。可是因為出身問題,一開始并沒有連隊愿意收留她,后來在白樺林站站長的幫助下,她才成功留在了梁建國所在的連隊。從火車站出發去連隊的路途坎坷又漫長,蘇曉燕由于體力不支掉隊了。樂于助人的梁建國心生憐憫,便主動背起筋疲力盡的蘇曉燕,一路將她背到了連隊。二人因此結緣,然后很快就跟眾知青一起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北大荒的建設工作中。
十五六歲的時候,梁建國曾對一名女孩一見鐘情,但半年多時間里,兩人只匆匆見過兩面。某日,梁建國在劉海波家看書,忽然聽到從劉海波家隔壁傳來一陣女孩的歌聲。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唱歌的人竟然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那個女孩。不過很遺憾,女孩已與劉海波兩情相悅。女孩名叫李曉玥,因為要照顧精神不穩定的母親,并沒有跟劉海波一起來北大荒。天各一方的兩人只能靠書信來維持聯系。蘇曉燕眉宇間與李曉玥有幾分相似,也同樣擅長歌唱,因此,梁建國心中的這份悸動在他第一眼看到蘇曉燕時便怦然而至。
梁建國跟蘇曉燕一起加入了連宣傳隊,因而結識了宣傳干事老隋。因對文藝工作懷有同樣的熱愛,他跟老隋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梁建國看出老隋也喜歡蘇曉燕,但這次他下定決心不會再將心愛的女孩拱手讓人了。蘇曉燕因為出身不好,再加上身子弱又沒干過農活,總是拖隊伍的后腿,她自己也很愧疚,所以每次吃飯都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才過來吃點殘羹冷炙。梁建國注意到這一點后,就故意給她留著飯菜,并叫她每次都按時來吃飯,這讓自卑的蘇曉燕心頭一暖。春來草長,愛情的種子在梁建國和蘇曉燕心中悄悄生根發芽,兩人在日常的交往中越走越近,感情也越來越深。梁建國的知青生活在愛情和友情的雙重浸潤下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不過好景不長,問題出在蘇曉燕身上。蘇曉燕本就因為出身問題在連隊里備受歧視,后來因歌唱才華出眾,被團宣傳股長指名留在了團宣傳隊,可是幾個月后就被團宣傳隊開除,又回到了連隊。連隊中謠言四起,更有甚者說她被開除是因為她被指作風輕浮、思想意識不良。自此之后,蘇曉燕更加自卑,因為自身敏感造成的諸多誤會,使得她跟梁建國漸行漸遠。后來有一天,森林著火了,梁建國被困在火場里,他驚訝地發現蘇曉燕也被困在此地。熊熊大火中,梁建國背著蘇曉燕拼盡全力尋找逃生之路。直到一架救援直升機駛來,他們才得以脫離困境。經過這次生死考驗,兩人不僅冰釋前嫌,還互表了心意。
梁曉聲短篇小說集:父母歲月 (上下全二冊) 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祖籍山東榮成,1949年生于哈爾濱,當代知名作家、學者。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資深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至今創作了包括散文、小說、雜論、紀實文學等在內的作品逾千萬字。代表作有《雪城》《年輪》《返城年代》《今夜有暴風雪》。憑借作品《人世間》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