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大唐西域記譯注--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全二冊)/[唐](唐)玄奘撰著 [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9112
- 條形碼:9787101139112 ; 978-7-101-1391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唐西域記譯注--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全二冊)/[唐](唐)玄奘撰著 [唐]( 本書特色
《大唐西域記》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大唐西域記》是我國古代極為重要的一部地理著述。它不但使中國地理學達到空前的水平,對于印度以及亞洲其它地區的地理學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玄奘之前,雖然早有不少地理著作,但它們不是夾雜著濃重的神話傳說成份(例如《禹貢》《山海經》《穆天子傳》等),就是敘述范圍較小(例如《法顯傳》《惠生行傳》等)。玄奘西行的時代,在中國方面,正值唐代一統天下,聲威逐漸遠播之時,所以在今新疆等地的旅行頗為順利;此時西突厥政權在中亞等地的“強制和平”又有助于他在該地區的活動;至于北印度,也恰值篤信佛教的戒日王雄霸之時,這大大有利于玄奘在那里的求學和旅行。玄奘因此得以比較順利地通行各國,從而比較具體地記載各地的地理狀況。玄奘回國以后,唐太宗出于“揚威四海”的強烈愿望,迫切希望玄奘迅速寫出此書。這是《大唐西域記》的內容較諸以前各種地理書更為詳細,更為真實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唐西域記》所記述的國家達一百三十八個以上,分布的范圍則以中亞、南亞為主,兼及西亞、小亞;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他親履之地,大多數地理、交通描繪都真實可信,所載佛教古跡也多鑿鑿有據,不少記載已為現代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即使僅就古代地理學而言,《大唐西域記》也完全稱得上是一部杰出的著作。
《大唐西域記》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在于歷史方面,即是在印度歷史、印度佛教史及中西交通史方面的巨大史料價值。古代印度人在哲學、自然科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但是缺乏歷史觀念,沒有給后人留下哪怕僅僅一部的翔實史籍。馬克思也曾慨嘆:“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見其《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因此,玄奘的這一著作,被研究印度歷史的學者們公認為極其寶貴的歷史資料。印度史學家辛哈、班納吉說:“中國的旅行家如法顯、玄奘,給我們留下了有關印度的寶貴記載。不利用中國的歷史資料,要編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 ”(見他們合著的《印度通史》)英國的著名印度史學家史密斯也曾說:“對于玄奘對印度歷史的貢獻,無論怎樣評價也不會過高。 ”(見 V.A.Smith, The Oxford History of India)《大唐西域記》對于印度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有所記述,例如關于偉大的語法學家波你尼,關于毗盧擇迦王討伐諸釋,關于阿育王與太子拘浪拿的故事等;至于對貴霜王朝雄主迦膩色迦、公元 7世紀上半葉北印度統治者戒日王等人的描述則更為詳細。關于佛教史,《大唐西域記》保留的資料還要多。佛教史上幾次著名的集結,除了南傳佛教承認的阿育王集結外,其它的活動也都被記載下來;大乘佛教的許多大師,如馬鳴、龍猛(龍樹)、提婆、無著、世親等人的活動情況,書中也有不少描述。另一方面,《大唐西域記》還談到了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而這對于印度歷史年代的確定,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然,尚有其他漢文史籍也談及了這個問題);釋迦的生卒年份確定后,此前和此后的重要事件的年代才有可靠的依據,才能真正談到歷史。有的史學家形象地說,在古代印度沒有年代的一片黑暗中,有一根閃光的柱子,這就是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洞筇莆饔蛴洝返闹饕删秃吞厣
《大唐西域記》是我國古代極為重要的一部地理著述。它不但使中國地理學達到空前的水平,對于印度以及亞洲其它地區的地理學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玄奘之前,雖然早有不少地理著作,但它們不是夾雜著濃重的神話傳說成份(例如《禹貢》《山海經》《穆天子傳》等),就是敘述范圍較小(例如《法顯傳》《惠生行傳》等)。玄奘西行的時代,在中國方面,正值唐代一統天下,聲威逐漸遠播之時,所以在今新疆等地的旅行頗為順利;此時西突厥政權在中亞等地的“強制和平”又有助于他在該地區的活動;至于北印度,也恰值篤信佛教的戒日王雄霸之時,這大大有利于玄奘在那里的求學和旅行。玄奘因此得以比較順利地通行各國,從而比較具體地記載各地的地理狀況。玄奘回國以后,唐太宗出于“揚威四海”的強烈愿望,迫切希望玄奘迅速寫出此書。這是《大唐西域記》的內容較諸以前各種地理書更為詳細,更為真實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唐西域記》所記述的國家達一百三十八個以上,分布的范圍則以中亞、南亞為主,兼及西亞、小亞;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他親履之地,大多數地理、交通描繪都真實可信,所載佛教古跡也多鑿鑿有據,不少記載已為現代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即使僅就古代地理學而言,《大唐西域記》也完全稱得上是一部杰出的著作。
《大唐西域記》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在于歷史方面,即是在印度歷史、印度佛教史及中西交通史方面的巨大史料價值。古代印度人在哲學、自然科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但是缺乏歷史觀念,沒有給后人留下哪怕僅僅一部的翔實史籍。馬克思也曾慨嘆:“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見其《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因此,玄奘的這一著作,被研究印度歷史的學者們公認為極其寶貴的歷史資料。印度史學家辛哈、班納吉說:“中國的旅行家如法顯、玄奘,給我們留下了有關印度的寶貴記載。不利用中國的歷史資料,要編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 ”(見他們合著的《印度通史》)英國的著名印度史學家史密斯也曾說:“對于玄奘對印度歷史的貢獻,無論怎樣評價也不會過高。 ”(見 V.A.Smith, The Oxford History of India)《大唐西域記》對于印度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有所記述,例如關于偉大的語法學家波你尼,關于毗盧擇迦王討伐諸釋,關于阿育王與太子拘浪拿的故事等;至于對貴霜王朝雄主迦膩色迦、公元 7世紀上半葉北印度統治者戒日王等人的描述則更為詳細。關于佛教史,《大唐西域記》保留的資料還要多。佛教史上幾次著名的集結,除了南傳佛教承認的阿育王集結外,其它的活動也都被記載下來;大乘佛教的許多大師,如馬鳴、龍猛(龍樹)、提婆、無著、世親等人的活動情況,書中也有不少描述。另一方面,《大唐西域記》還談到了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而這對于印度歷史年代的確定,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然,尚有其他漢文史籍也談及了這個問題);釋迦的生卒年份確定后,此前和此后的重要事件的年代才有可靠的依據,才能真正談到歷史。有的史學家形象地說,在古代印度沒有年代的一片黑暗中,有一根閃光的柱子,這就是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
《大唐西域記》不僅解決了其他史籍所沒有解決的問題(例如,關于印度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關于重大歷史事件,關于宗教力量的對比,關于佛教的結集,關于小乘部派的分布情況等),還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解決的新問題。季羨林在《大唐西域記校注》的《前言》中指出,玄奘提及的各國的語言情況,至今尚未完全獲得證實,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研究。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的死敵,他與釋迦在當年的斗爭,對于后世大乘佛教的教義和發展有否關系?這又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此外,玄奘所記印度的若干社會制度、風俗習慣也有待于繼續深入地搞清楚。
以上只是簡要地提及了《大唐西域記》的主要價值,而其實際貢獻遠遠不止這些。它不但拓寬了當時中國人的眼界,以及為后世保存了珍貴的史料,并且還對中國日后的文化藝術施加了巨大的影響。由《大唐西域記》敷衍而成的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記》,便是生動的一例。真正能夠流芳百世、永垂千古的作品,取決于它的內在價值,而不是依靠人為的吹噓。
——節自本書前言
大唐西域記譯注--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全二冊)/[唐](唐)玄奘撰著 [唐]( 內容簡介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是玄奘法師奉唐太宗的詔命撰著的經典著作。此書記述了玄奘游歷西域和印度途中所經歷的110個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見聞,除大量關于佛教圣跡和神話傳說的記載外,還有許多關于各地政治、歷史、地理、物產、民族、風尚的資料,范圍廣泛,材料豐富。《大唐西域記》是我國古代一部達到了空前高度的地理學、歷史學巨著,拓寬了當時中國人的眼界,為研究中亞、印度的歷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保存了珍貴的史料,還對中國以后的文化藝術施加了重大影響。 本書的《大唐西域記》原文是以章巽先生點校的《大唐西域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為底本,并參考季羨林先生等《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5年版)核定而成的。全書正文依次為解題、原文、注釋、譯文。本書觀點準確、注釋翔實、行文淺顯,是一部優秀的經典普及讀物。
大唐西域記譯注--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全二冊)/[唐](唐)玄奘撰著 [唐]( 目錄
大唐西域記譯注--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全二冊)/[唐](唐)玄奘撰著 [唐]( 作者簡介
[撰著]玄奘(602— 664),唐代著名高僧,俗名陳祎,佛教法相宗創始人,偉大的求法高僧和佛經翻譯家。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貞觀元年(627)只身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前后十七年游歷印度各地,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帶回佛教經論657部,長期與其弟子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共譯出包括《大般若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在內的佛典75部,1335卷。 [編次]辯機(619—649),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高徒,才能兼人,深受玄奘器重,參與玄奘譯經事業,是玄奘法師早期譯經工作中z為倚重的助手,在譯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幫助玄奘法師撰寫了《大唐西域記》這一巨著。 [譯注]芮傳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曾獲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中西交通史”專業碩士學位及“中亞史”專業博士學位。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古代中外關系史、中央歐亞史、宗教文化交流等。相關的學術專著主要有《大唐西域記全譯》、《中西紋飾比較》(D一作者)、《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志》、《古突厥碑銘研究》、《淫祀與迷信——中國古代迷信群體研究》、《東方摩尼教研究》、《摩尼教敦煌吐魯番文書譯釋與研究》、《絲路古史散論》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