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消逝的光明 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Ⅰ-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9570
- 條形碼:9787522819570 ; 978-7-5228-19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消逝的光明 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Ⅰ-Ⅱ) 本書特色
對于一戰結束之后15年里的歐洲國際關系史的單卷權威敘述……(這部著作)確認了扎拉·斯坦納作為兩次世界大戰間隔期國際事務研究方面杰出歷史學家的地位。 ——馬丁·康威,《英國歷史評論》 扎拉·斯坦納的著作已經確保我們將不得不帶著應有的尊敬,看待那被忽視的十年(1920年代)。她已經以無懈可擊的學識、清晰的思路和同情心講述了這個故事……她的著作無疑將成為關于該時期的權威著作。 ——瑪格麗特·麥克米倫,《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任何希望了解兩次世界大戰間隔期的讀者都應當閱讀這本書,而且任何認真研究該時期的人都應當購買它。因為無論是就博學的程度還是闡述而言,沒有其他著作能夠與它相提并論。*重要的是,扎拉·斯坦納確保我們是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的方式來閱讀歷史。 ——英國《獨立報》 宏大且權威的著作……《消逝的光明》巧妙明智地運用了廣泛閱讀和長期反思的豐富成果……一種全新而引人入勝的觀點嵌于其對于各個主角和主題的全面審視之中。 ——馬克·馬佐沃,英國廣播公司歷史頻道 精彩絕倫的敘述……人類的戲劇性事件與一種寬廣的國際視角相結合,在西方、東方和大西洋的不同視角之間轉換,這是該敘述的支配性力量之所在,集迷人的細節、平衡度、靈活多樣的節奏與內容于一體。這是歐洲曾滿懷信心地相信它是世界中心的*后一個時期,斯坦納對該時期進行了長長的、充滿智慧的檢視。對于任何關心歐洲大陸的過去或者未來的人來說,斯坦納的敘述扣人心弦。 ——《金融時報》雜志 扎拉·斯坦納已經創造了一部輝煌的著作,其中充滿細節,還擁有眾多發人深省的洞見。它在未來的許多年里將成為一部經典。對于那些研究國際商業史的人來說,它是關于該時期的卓越的背景參考指南……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就可以閱讀斯坦納以同一風格寫就的第二卷。 ——德里克·H.艾爾德克羅夫特,《商業史》
消逝的光明 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Ⅰ-Ⅱ) 內容簡介
**次世界大戰如同一場可怕的火山噴發,造成了毀滅性的巨大影響。歐洲四大帝國灰飛煙滅,中東歐各民族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民族國家;傳統的“歐洲協調”崩潰,要求建立新國際機制的呼聲越發高漲。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締結的《凡爾賽和約》等條約幾乎無法解決這場大戰引發的種種問題,這也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
劍橋大學榮休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扎拉·斯坦納對以上這種傳統觀點提出了質疑,她認為20世紀20年代雖然見證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沖突、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的崛起、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衰,但這十年也充滿了希望,各國政治家和外交官致力于歐洲的重建和復興,直到全球性經濟危機和希特勒的上臺徹底打破了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之間的平衡。
消逝的光明 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Ⅰ-Ⅱ) 目錄
消逝的光明 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Ⅰ-Ⅱ) 作者簡介
扎拉·斯坦納(1928—2020),生于美國的英國歷史學家,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研究方向為外交關系、國際關系,以及20世紀的歐洲史和美國史。譯者石志宏,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史專業博士,現任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非洲安全、海上安全、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譯有《鐵三角:透視凱雷集團的秘密世界》等。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