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廣州沙面大街10號保護活化實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300020
- 條形碼:9787112300020 ; 978-7-112-3000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沙面大街10號保護活化實錄 本書特色
本書將法國文物建筑相關的歷史背景及其演變歷程等研究資料,分析了廣州沙面建筑群早期建筑的建設背景和時代特征,忠實記錄B類文物建筑的現場踏勘、修繕設計、活化利用、開放展示的全過程,分為:上篇 保養維護(西風東漸、百年溯源、保養維護)、下篇:室內裝修(刨根問底、重煥容光、活化再生)。通過系統梳理、較完整地整合成一份關于文物建筑保養維護和室內改造的綜合性研究記錄,為新時代文物的活化提供路徑參考。適用于文物建筑修繕同行及興趣讀者參考閱讀。
廣州沙面大街10號保護活化實錄 內容簡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沙面建筑群之法國兵營舊址坐落于沙面大街10號。該處建筑的建設肇始于19世紀90年代,是沙面法租界*早建設的一批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30余年的歷史。2001年,“法國兵營舊址”作為廣州沙面建筑群中49棟文物建筑之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處文物建筑位于沙面原法租界內,毗鄰沙面露德圣母堂,*早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拍得并作為其附屬建筑使用。租界時期,建筑幾經易手,主要是為外國人提供活動場所的商住建筑。新中國的曙光灑落,建筑褪去了租界色彩,轉型成為國企辦公地,見證了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廣州市供銷合作社等國有企業的蓬勃發展。歲月流轉間,其建筑結構和布局也不斷調整,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2007年,為迎接亞運會的到來,對建筑進行了文物保養維護與裝修,并將現代設施設備引入建筑,先后作為酒店及母嬰會所使用。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歷史影像中的它常常靜默地佇立在露德圣母堂旁,成為一抹淡雅的背景。 時光荏苒,2023年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幸承租該建筑,實施了保養維護與裝修工程。在其保護活化利用的實踐中,我們堅持如下原則: 加大文物開放力度,將百年歷史的文物建筑由原來封閉運營的母嬰會所修復活化為嶺南城市文化交流展示和規劃設計的創新場所,充分發揮文物的公共價值,成為城市開放空間的觸媒;堅持修舊如故,修復用“減法”,拆除之前不當的加建改建,去偽存真,恢復100年前的建筑風貌,*大限度地保護歷史上的房間布局,功能活化以不改變房屋的歷史布局為前提;堅持真實性原則,與嶺南傳統工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合作,采用原材料、原工藝修復嶺南柴窯陶瓷、水泥花階磚、外墻抹灰等,在細節上踐行工匠精神,促進文物延年益壽;堅持*小干預原則,在文物的活化利用過程中,確保所有附加設施與設備均利用其后期改建的鋼筋混凝土及鋼結構體系,不在原木樓板上加設一個釘子,不在原磚墻上新增一孔一洞。 如今,該建筑已轉變為一處匯聚展覽、沙龍與辦公的多元文化空間,百卅余年老建筑煥發新生。它的歷史變遷,恰如沙面島發展歷程的生動縮影。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風雨洗禮,沙面島從昔日的封閉租界,蛻變為今日廣州的“萬國建筑博物館”、古樹環繞的城市綠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轉變為公共文化場所向市民和游客開放,成為熱門的打卡點,亦訴說著廣州歷盡滄桑的時代變遷。 《廣州沙面大街10號保護活化實錄》一書,是對這座歷經百年風霜、見證時代變遷的建筑的一次系統性整理與記錄。在此過程中,我們首次嘗試對沙面法租界的歷史沿革及其規劃管理進行詳盡的梳理,并深入研究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用情況。此外,本書也真實且生動地記錄了我們在保護利用工程中所遭遇的困境、產生的困惑、進行的思考以及解題的嘗試。我們力求通過這一實錄,為這座建筑以及整個沙面建筑群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提供一份全面而客觀的研究素材。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發更多人對廣州近代建筑的興趣,加入到保護與利用工作中來。
廣州沙面大街10號保護活化實錄 目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