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全球視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1-195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4363
- 條形碼:9787547324363 ; 978-7-5473-243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視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1-1953 本書特色
放大的時間框架,延伸的地域空間。當分布在各洲的戰場被一束放眼全球的目光審視,便誕生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新理解。 士兵、工人、軍需、原料、資金……肉眼可見與不可見的事物源源不斷地在地表流動,為這一空前的全球性大事件編織了復雜精密的網絡。它們連接起了天空、陸地與海洋,而各國緊張的軍備競賽、正面對抗與技術突破參與其中,共同呈現了一段動態的、纏結的“二戰”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全球秩序的重組。戰前殖民體系崩壞,一批新的民族國家誕生,英國的領導地位被美國取代。但美國希圖建立的秩序在軸心國戰敗后面臨著嚴峻挑戰——戰爭的余波在全球各地持續出現。這一事實也讓長期受美國主導的“二戰”史敘事需要被重新思考。
全球視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1-1953 內容簡介
本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動態的、全球性的學術描述,嘗試重構傳統視角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區域與時間框架,真正破除“歐美中心論”,將區域視角放大至全球,重點包括在過往“二戰”史中時常缺位的亞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戰爭進程及其互相交織的政治與經濟活動等,同時將傳統認知中的“二戰”時間框架擴展至1931—1953 年,將“二戰””歐洲戰場爆發前具有全球意義的區域沖突囊括在內,并將1945 年后亞洲戰場的局部沖突納入“二戰”敘事框架,對世界格局進行了更加系統的學術論述,對美國霸權作了較為深刻的透視,并指明由美國主導的“二戰”史敘事存在較大的缺陷,1945 年后層出不窮的地區沖突就證明了美國推動建立的以其為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失敗。
全球視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1-1953 目錄
全球視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1-1953 作者簡介
安德魯·N.布坎南,美國佛蒙特大學高級講師,歷史學博士。先后畢業于牛津大學、羅格斯大學。已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地中海大戰略》《從世界大戰到戰后世界:革命、冷戰、非殖民化和美國霸權的崛起(1943—1958)》等專著。 張士偉,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副秘書長、理事。在《世界歷史》、《近代史研究》、《史林》、《歷史》(History)等中英文期刊發表論文近 20 篇,著有《新秩序的肇啟:中國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1940—1946)》《美國與世界經濟秩序的變革(1916—1955)》,譯有《布雷頓森林被遺忘的基石:國際發展與戰后秩序的構建》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