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懸泉漢簡.肆 本書特色
近兩萬枚簡牘,幾代學人艱苦整理,代表西北簡牘整理的一流學術水準。
懸泉漢簡.肆 內容簡介
懸泉漢簡出土于漢代敦煌郡效谷縣懸泉置遺址。懸泉置遺址發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評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該遺址出土各類文物七萬余件,其中出土漢簡三萬五千余枚,有字簡二萬三千枚,經過整理編號者一萬八千余枚。該遺址地處中西交通和絲綢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大、保存*為完好、出土文物*多的我國漢晉時期的郵驛機構。懸泉簡中*早的紀年為漢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晚的紀年為東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內容大致涉及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歷史史實,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社會以及邊地風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郵驛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資料見長,是兩漢絲綢之路的實時檔案和原始記錄。這批重要的出土簡牘,是西北漢簡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兩漢絲綢之路繁榮的歷史見證,是今人研究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歷史淵源的**手資料。或可補史籍之缺載,或可正史載之訛誤,將引領西北漢簡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懸泉漢簡出土于漢代敦煌郡效谷縣懸泉置遺址。懸泉置遺址發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評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該遺址出土各類文物七萬余件,其中出土漢簡三萬五千余枚,有字簡二萬三千枚,經過整理編號者一萬八千余枚。該遺址地處中西交通和絲綢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大、保存*為完好、出土文物*多的我國漢晉時期的郵驛機構。懸泉簡中*早的紀年為漢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晚的紀年為東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內容大致涉及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歷史史實,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社會以及邊地風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郵驛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資料見長,是兩漢絲綢之路的實時檔案和原始記錄。這批重要的出土簡牘,是西北漢簡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兩漢絲綢之路繁榮的歷史見證,是今人研究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歷史淵源的**手資料。或可補史籍之缺載,或可正史載之訛誤,將引領西北漢簡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 本輯懸泉簡收錄懸泉置遺址發掘二區1990年出土的五個探方中的近2200枚簡牘,包括這些簡牘的彩色原大圖版、紅外照片以及簡牘釋文等。內容豐富,資料重要,如收錄了定為一級文物的歸義羌人名籍,這對研究兩漢時期的民族關系尤其是羌漢關系具有重要價值;如驛置道里簿,與1974年在破城子出土的《居延道里簿》可以銜接互補,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從長安出發到敦煌的郵驛交通圖;有關于**任西域都護鄭吉的記錄;有關于中亞各國和西亞、南亞的記載,如大宛、康居、大月氏、烏弋山離、罽賓等;有司法方面的內容,如賊律;有經濟方面的內容,如參辨券;有記錄馬匹工作情況的文書,其中十六匹馬的名字具在,可供考察漢代為馬取名的方式;等等。
懸泉漢簡.肆 目錄
懸泉漢簡.肆 作者簡介
【項目負責人簡介】:張德芳,甘肅簡牘博物館創始館長、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首席專家、簡牘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西北漢簡的整理研究,主持完成《肩水金關漢簡》《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地灣漢簡》《玉門關漢簡》等重要整理工作,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懸泉漢簡整理與研究”。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