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秩序四千年 人類如何運用法律締造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9822
- 條形碼:9787559859822 ; 978-7-5598-598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秩序四千年 人類如何運用法律締造文明 本書特色
當風俗和傳統已經被用來規范人民,為什么統治者還要制定成文法? 面對種種古老的法律范式,歐陸法系如何一步步后來居上? 為什么總有人一再呼吁設立新的國際法,即使后者往往難以付諸實踐? ………… 法律是創造秩序、維護秩序的工具,也是立法者訴求的表達。 然而,一旦法律落地成文,它就成為了獨立的力量。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在格外失序的當下,回顧歷史上的人類如何利用法律塑造秩序、締造文明,有著別樣的意義。 1、上下四千年,鳥瞰全世界,講透法律如何形塑人類文明與歷史 法律是復雜的,法律所創造的文明亦然;文明的交流會帶來一系列新問題,也會讓相應的法律變得更加復雜。 為了清晰、全面地呈現4000年的法治史,本書借用全球史的視角和方法,以“法律”“秩序”“文明”這三個概念為核心,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出各大法律體系的發展脈絡,解析重要節點,展現法律的發展如何反哺文明。 更重要的是,本書道破了這些復雜現象的底層邏輯——真正將人類團結在一起的,正是我們對法律的信念。 2、抽絲剝繭、以物證史,帶讀者身臨其境見證法治風云 本書作者費爾南達·皮里相信,法律從來不是空洞、蒼白的條文,而是人類對于“建立秩序”的一次次挑戰。它關系到文明的存亡,更關系到你我的日常生活。法治史的底色,正是人類的智慧、血淚和決心。 為了證明這一點,本書將歷史上重要法律的誕生、應用和影響濃縮成一個個易懂但鮮活的故事,將讀者拉回歷史現場,見證國王、學者和百姓如何借助法律來創造秩序、追求正義。 為了增強這種現場感,本書還結合了大量出土材料(包括碑刻、簡牘、手抄本、莎草紙文書),更附有16頁高清彩插,讓讀者直觀感受人類從古至今如何利用法律,更好地以史為鑒。 3、牛津大學教授力作,屢獲媒體好評 本書是面向大眾的通史作品,但以扎實的學術史為基礎,真正做到深入淺出。本書作者是牛津大學法律人類學教授,在相關領域頗有建樹。本書原版在亞馬遜評分高達4.6/5,更獲《華爾街日報》《柯克斯書評》等知名媒體好評。
秩序四千年 人類如何運用法律締造文明 內容簡介
歷史上的統治者都用法律來維持秩序,但是法律不僅僅是權力和社會控制的工具,法律還讓普通人有了表達個人期待的機會。
牛津大學法律人類學教授費爾南達·皮里追溯了古往今來、存在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復雜法律體系的興衰,同時展示了普通人是如何借助法律來定義社區、規范貿易和建設文明的。
皮里認為,真正將人類團結在一起的是我們對法律能夠產生正義、對抗壓迫、從混亂中創造秩序的信念。
秩序四千年 人類如何運用法律締造文明 目錄
秩序四千年 人類如何運用法律締造文明 作者簡介
費爾南達·皮里(Fernanda Pirie),牛津大學法律人類學教授。她使用民族志和歷史學方法來研究比較法律實踐和文本,主張建立一種新的秩序人類學,既涉及秩序的理論又涉及秩序的歷史。 李立豐,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客員教授等學術職務。發表相關論文、譯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已出版4部個人專著,40余部英文、日文譯著。2018年當選第三屆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