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from infamy to greatness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04082
- 條形碼:9787521704082 ; 978-7-5217-040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from infamy to greatness 本書特色
1. 1941年,深陷中國戰場的日軍資源難以為繼,轉而向東南亞的英美利益范圍開戰,珍珠港事件爆發。而美國的加入改變了二戰的走向,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二戰的一部分,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也奠定了時至今日的亞太政治格局。 反映太平洋戰爭的《決戰中途島》今年年底將于大陸上映,將重新吸引人們對太平洋戰爭的關注,珍珠港事件作為太平洋戰爭的開場,更是二戰史中的熱點。 2. 本書基于大量原始史料,作者的研究小組匯集整理了近100萬頁的文檔,同時從日美雙方的視角進行考察,使本書具有超強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3. 探尋歷史事件背后的復雜脈絡,回溯至20世紀初,通過日美兩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探討日本如何一步步走向戰爭,美國的孤立政策如何走向結束,日美之間以及與蘇、英、法、中等國的利益關系,日美之間的文化誤解等問題,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 4. 通過梳理大量史料,還原戰爭細節,不僅翔實描寫各部隊和戰艦的作戰情況,更展現出個體在戰爭中的真實處境,促使人們反思戰爭、政治與人性。作者是多次獲得重要獎項的非虛構作家,使本書具備了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from infamy to greatness 內容簡介
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美國不是創立于1776年7月4日,而是1941年12月7日。那一天,由航空母艦、驅逐艦和小型潛艇支援的354架日本戰機突然猛烈襲擊美國珍珠港,造成2 403人死亡,重創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戰爭的開場,迫使美國結束長期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徹底改變了二戰的走向和國際政治的格局。克萊格·尼爾森為寫作本書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近5年的研究工作。在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作者追蹤1941年之前數十年的草蛇灰線,從美日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分析導致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必然和偶然因素,并前所未有地展示了戰爭中美日雙方所有的恐怖、混亂、暴力、悲劇和英雄主義攻擊的細節。*后,本書得出了重要的結論,即悲劇的不可預見性以及該事件延續至今的影響。當我們閱讀本書之時,會看到書中的水手、飛行員、軍官、外交官、將軍、天皇、總統每時每刻都在殫精竭慮,奮力戰斗,并在世界歷史上這個令人震驚的戲劇性時刻做出反應,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from infamy to greatness 目錄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from infamy to greatness 作者簡介
克萊格·尼爾森,是一位職業歷史作家,曾著有《火箭人:登月第一人的史詩》、《第一批英雄:空襲東京——美國在二戰中的首場勝利》、《托馬斯·潘恩:啟蒙、革命和現代民族的誕生》(2007年亨利·亞當斯獎)、《一起沉醉》(W. H. 史密斯年度最佳書目)、《輻射年代:原子能時代的史詩性興起與戲劇性衰落》。他的文章發表在《名利場》《沙龍》《新英格蘭評論》《讀者文摘》《紐約觀察家報》《大眾科學》等許多出版物上,并一直在為《出版人周刊》《超時》《訪談》等雜志撰稿,還曾擔任哈珀與羅出版公司和蘭登書屋的副總裁和執行編輯,策劃了20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出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