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制詔敕劄與宋代中樞體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240437
- 條形碼:9787100240437 ; 978-7-100-2404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詔敕劄與宋代中樞體制 本書特色
中國古代史研究領(lǐng)域中,政治史始終居于核心地位,而在政治史研究中,歷代王朝中央朝廷的運作制度又是重中之重。《制詔敕劄與宋代中樞體制》一書突破了傳統(tǒng)中央朝廷政治制度的研究框架,將目光聚焦于日常行政*重要的載體——朝政文書之上,進入到宋代中央朝政運轉(zhuǎn)的核心領(lǐng)域。宋代政治以其疊床架屋、相互掣肘著稱,所以朝政文書種類繁多、名目混雜。對此,此前鮮有研究細致梳理。本書從傳世文獻和碑刻拓片、實物文獻兩方面入手,依據(jù)文書本身的歷史面貌來辨析宋代朝政文書的種類和實際運用情況,詳細考察文書制度的記載與運轉(zhuǎn)狀況的張力,進而勾勒出宋代中樞政治演進的脈絡。本書進一步確證了“皇帝走向政務處理的前臺”這一長時段歷史線索,打破了傳統(tǒng)階段性、判斷式的歷史論斷,更為細膩地刻畫了宋代政治的主線特征。讓制度研究不再是靜態(tài),而是“活的制度史”。
制詔敕劄與宋代中樞體制 內(nèi)容簡介
“制詔敕劄”,是本書用以概指宋代皇帝、宰相所發(fā)各種命令文書的統(tǒng)稱。相關(guān)文書包括麻制、書詔、敕牒、劄子等多種類型,文獻中指稱的概念繁復淆亂,給研究者準確、深入理解史料帶來不少麻煩。本書盡力搜討傳世書帖、碑刻拓本中能夠呈現(xiàn)文書原貌的資料,總結(jié)體式,辨析名類,并結(jié)合史料記載,梳理其功能、制度的淵源流變,大致厘清宋廷命令文書的基本體系。在此基礎(chǔ)上,圍繞皇帝、宰相、詞臣制定或運用相關(guān)文書的程序與制度,考察日常政務處理背后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與運作機制,從而增進我們對宋代中樞政治體制的認識。
制詔敕劄與宋代中樞體制 目錄
制詔敕劄與宋代中樞體制 作者簡介
張祎,江蘇高淳人。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副教授。1998年至2002年,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本科,2002年至2009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博士學位。專業(yè)方向為宋史,主要從事宋代制度史、政治史研究。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漢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參與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視野”(北京大學鄧小南教授主持,2011-2014年),擔任子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文書制度與北宋中樞政務運行”。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