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崇文學術譯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376499
- 條形碼:9787540376499 ; 978-7-5403-764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崇文學術譯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 本書特色
以柏拉圖、康德等為思想資源,接續海德格爾的存在之思,本書給出了獨創而富有啟發的真理理論
西方哲學崇文學術譯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 內容簡介
本質之為真理的恰當領域,這一探索 是以對真理概念的反思和分析為指導的。我們在語言中體驗這個術語;這意味著不僅僅只是使用它。我們在可能的組合中檢驗它,我們嘗試各種見解,我們學會避免危險意識形態的陷阱,這些部分地是通過閱讀和批判性地反思偉大哲學家之前對真理的闡述達成的。我們并不回避詩人的真知灼見,甚至 思想家的智慧。因為,我們為什么要拒 接觸任何似乎在這一如此困難的問題上投射了光芒的資源呢?這些資源沒有一個是不經考察和批判就被接受的,那么為什么要懼怕它們呢?詩人的才華或虔誠者的洞察力都屬于我們的傳統和遺產,因而構成了我們經驗寶庫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些貢獻的理解,而不是它們的血統是否無懈可擊。作為真理意義的探索者,我將愿意從任何來源學習,只要我能檢驗它、考量它、權衡它,思忖它如何融入真理意義的崇高展開中。——邁克爾·哥文我讀哥文是書,常有遙相呼應之感。比如,機器是否會產生意識?哥文說:認為機器有意識、會感知、會思想,其實等于認為,我們在感知和思考的時候就是一臺機器。“可怕的不是機器本身而是(我們)變成機器。”關于認識論與存在論的關系,哥文一語中的:“在世界中是心靈的必要的存在論條件。”說到幸福,哥文引用康德說:“就帶來幸福而言,理性是一種糟糕的能力”,本來,“理性不是為了讓我們快樂,理性讓我們值得快樂”。 ,哲學是否提供答案?哥文說:“哲學的悖論不在于沒有答案,而在于答案變成了 深層次的問題。”很有意思,值得細讀。——陳嘉映(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這是一部以尼采式的非思辨語言討論 思辨問題的作品,刪掉了所有思辨的迂回、迭加與上升步驟,直逼思想的痛處,直面真實的問題,直達存在的深淵。這也是一部海德格爾味很濃的作品。在這里,真理既拒 超價值的純粹客體,也拒 超歷史的無染主體,甚至拒 符合論的知識。因為真理乃存在的展開,而存在乃在世之在,整體之在,別無他在;這種整體之在的展開既是其呈現,也是其隱身,既現身于語言又隱入沉默的深淵。所以,無論存在還是真理,都需要勇氣直面。尼采與海德格爾的雙重色彩使這部作品具有一種裸露又隱秘的迷人之處。——黃裕生(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哥文的《真理與存在》是存在論思想上一項極有價值的貢獻,其精彩的文筆與極強的可讀性,這是我在任何其他著作中都沒有遇到過的。它對哲學家、藝術家和作家所熟悉的話題給出了富有啟發性的、往往是令人驚嘆的全新詮釋。相信它會吸引廣大讀者。
西方哲學崇文學術譯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 目錄
西方哲學崇文學術譯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 作者簡介
邁克爾·哥文(Michael Gelven,1937—2018),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師從美國現象學先驅、《現象學運動》作者赫伯特·施皮格伯格,后于北伊利諾伊大學哲學系任教46年,1997年起任該校杰出研究教授,直至2011年榮譽退休。著有《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評注》《凜冬、友情與罪責:自我探究的源泉》《精神與存在:哲學的探索》《真理與存在:哲學的探索》《為何是我?命運的哲學探索》《戰爭與存在:哲學的探索》《追求善好:判斷、價值和存在的哲學探索》《存在的風險: 好與壞的含義》《邪惡這邊》《提問之謎:哲學的探索》《真理與喜劇藝術》《于思之際,何所發生》《評判希望:抵達真與假》。 周建漳,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現代西方哲學、歷史哲學研究,近年專注于真理理論研究。著有《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歷史哲學》等,譯有阿瑟·丹圖著《敘述與認識》、安克斯密特著《歷史表現》《歷史表現中的意義、真理與指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