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5301688
- 條形碼:9787575301688 ; 978-7-5753-0168-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本書特色
喜愛的藝術家“塌房”了,還能欣賞其作品嗎?
失德藝術家會做更糟糕的藝術嗎?
失德藝術家及其作品應該被“封殺”嗎?
從博物館、電影、音樂到文壇,從伍迪·艾倫、J.K.羅琳到R.凱利、凱文·史派西……大量當代藝術界案例,深入探討藝術家及其作品周圍的道德灰色地帶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內容簡介
近年來,關于流行藝術家的不當言論和行為,甚至某些犯罪行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公眾對曾經(jīng)喜愛的藝術家隱藏的生活開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藝術家的道德生活會影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嗎?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失德藝術家?以及,還能欣賞他們的作品嗎?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哲學工具,為這一困擾我們的倫理問題提供了敏銳的洞察。作者認為,藝術家的道德生活不僅會影響公眾對其作品意義的解讀,而且還會影響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提供了強大的情感資源,使我們能夠在藝術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復雜性,進而與不道德行為做斗爭。因此,我們不應該回避那些失德藝術家的作品,而應該更加深思熟慮地參與其中,并且做出判斷:當藝術家有不道德言行時,應該于何時何地在藝術和藝術家之間劃清界限。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目錄
導 言
**章 對魔鬼的同情:失德藝術家會做更糟糕的藝術嗎?
第二章 同謀與團結:欣賞失德藝術家的作品是錯誤的嗎?
第三章 改革藝術世界:失德藝術家應該被“取消”嗎?
第四章 愛、信任與背叛: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失德藝術家?
參考文獻
索 引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相關資料
這本書引人入勝、個性鮮明、文筆流暢,讀起來令人愉悅。馬瑟斯證明了自己不僅能清晰地傳達出復雜的觀點,而且還很靈巧。書中充滿了生動的例子、另類的俏皮話、有啟發(fā)性的比喻和個人洞察。——《分析雜志》 馬瑟斯認為,我們可以認識到,一件藝術作品因其創(chuàng)作者的不道德品行而變得糟糕,甚至達到我們無法再欣賞它的程度,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接受其他人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魅力。——《多倫多星報》 馬瑟斯通篇分析透徹、細致入微和深思熟慮。 《劃清界限?》是對一個重要問題的清晰、生動的探索。它并不打算一錘定音,但讓我想要了解更多。它也讓我想要坐下來喝點酒,并再看一遍《愛與死》。 ——《星期日泰晤士報》 埃里克·豪陶洛·馬瑟斯的《劃清界限?》為當前的“取消文化”爭議提供了指導:我們應該如何評估諸如高更、J. K. 羅琳、伍迪·艾倫等有“道德爭議”的人的藝術作品?馬瑟斯細致入微的建議是,我們應該將藝術家和作品區(qū)分開來,將私人反應和公眾反應區(qū)分開來,同時承認我們可能對自己特別珍愛的作品仍然存在情感沖突。《劃清界限?》是一本引人入勝、娓娓道來的書,它從美學和倫理學的新作與佳作中汲取了樸素的見解。——辛西婭·弗里蘭,休斯頓大學教授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 作者簡介
埃里克·豪陶洛·馬瑟斯(Erich Hatala Matthes),美國韋爾斯利學院哲學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文化遺產(chǎn)、藝術和環(huán)境倫理、政治和美學。他在耶魯大學主修英語和哲學,并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2018年,被美國哲學協(xié)會授予公共哲學專欄獎。著有《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拯救以及為何拯救:身份、真實性和保護倫理》(即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