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東海卷(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61366
- 條形碼:9787200161366 ; 978-7-200-16136-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東海卷(精裝) 本書特色
近日,“中國生態博物叢書”《黃渤海卷》《東海卷》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套叢書入選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共21卷(冊),是中國生態保護原創圖書領域中填補空白、具備里程碑意義的國家級重大出版工程,全景展示了我國近年來海洋生態保護研究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海洋是自然資源的寶庫,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白皮書的前言提到:“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文明的源泉。海洋生態環境關乎地球生態平衡和資源合理利用,關乎人類文明永續發展,關乎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現實與未來。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海和諧共生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黃渤海卷》《東海卷》正是緊緊圍繞著“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以及“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等關鍵詞,通過海量圖片和嚴謹的文字,全面介紹了黃渤海、東海不同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類型,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常見生物圖鑒等內容。 書中的常見物種部分包括了黃渤海和東海兩大海域典型的藻類、刺胞動物、海綿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脊索動物等類別,均配有清晰的照片和詳細的文字介紹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一些典型資源物種的種群經過綜合治理與保護,其數量正在恢復當中。 叢書作者團隊為數百位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骨干專家、學科帶頭人及高校教師,全套叢書約1500萬字,動植物以及生態生境圖片過萬張,內容涵蓋了中國所有的生態系統。這兩卷圖書的出版將為增強我國公眾對海洋及其生物的科學認知,提高關心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作出有力推動,更重要的是為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和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提供科學支撐。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東海卷(精裝)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生態博物叢書”其中的一卷,本書通過生動的文字和海量的圖片,全面介紹和展示了東海不同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類型,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常見生物圖鑒等內容。本書的常見物種部分包括了東海典型的藻類、刺胞動物、多孔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腕足動物、尾索動物、半索動物、脊索動物等。本書的出版為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提供了科學支撐,使公眾對海洋生物的認知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增強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的社會風氣。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東海卷(精裝) 目錄
第二章 常見生物圖鑒
一、藻類 026
二、刺胞動物 049
三、多孔動物 056
四、環節動物 058
五、軟體動物 074
六、節肢動物 136
七、棘皮動物 241
八、腕足動物、半索動物 251
九、脊索動物 253
主要參考資料 307
中文名索引 309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東海卷(精裝) 相關資料
近日,“中國生態博物叢書”《黃渤海卷》《東海卷》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套叢書入選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共21卷(冊),是中國生態保護原創圖書領域中填補空白、具備里程碑意義的國家級重大出版工程,全景展示了我國近年來海洋生態保護研究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海洋是自然資源的寶庫,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白皮書的前言提到:“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文明的源泉。海洋生態環境關乎地球生態平衡和資源合理利用,關乎人類文明永續發展,關乎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現實與未來。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海和諧共生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黃渤海卷》《東海卷》正是緊緊圍繞著“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以及“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等關鍵詞,通過海量圖片和嚴謹的文字,全面介紹了黃渤海、東海不同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類型,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常見生物圖鑒等內容。
書中的常見物種部分包括了黃渤海和東海兩大海域典型的藻類、刺胞動物、海綿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脊索動物等類別,均配有清晰的照片和詳細的文字介紹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一些典型資源物種的種群經過綜合治理與保護,其數量正在恢復當中。
叢書作者團隊為數百位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骨干專家、學科帶頭人及高校教師,全套叢書約1500萬字,動植物以及生態生境圖片過萬張,內容涵蓋了中國所有的生態系統。這兩卷圖書的出版將為增強我國公眾對海洋及其生物的科學認知,提高關心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作出有力推動,更重要的是為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和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提供科學支撐。
中國生態博物叢書:東海卷(精裝) 作者簡介
管開云,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花卉資源學家、保護生物學專家、國際知名的秋海棠和茶花研究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伊犁植物園主任、新疆自然博物館館長、國際茶花協會主席、中國環境保護協會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副理事長、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等職。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引種馴化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發表植物新種14個,注冊植物新品種30個,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論(譯)著24部。獲全國環境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環保科普創新獎和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和表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李新正,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長期從事海洋生物學、海洋生態學、無脊椎動物分類系統學、甲殼動物學、深海生物學研究。兼職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CoML)科學計劃委員會委員、國際甲殼動物學會執行理事、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兼甲殼動物學分會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兼底棲生物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志》編委等。發表學術專著8部,譯著2部,科普專著7部;學術論文5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主持并完成國家、省、市級項目數十項。是第一位乘坐“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探險深海的大陸海洋生物學科技工作者。 管開云,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花卉資源學家、保護生物學專家、國際知名的秋海棠和茶花研究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伊犁植物園主任、新疆自然博物館館長、國際茶花協會主席、中國環境保護協會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副理事長、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等職。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引種馴化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發表植物新種14個,注冊植物新品種30個,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論(譯)著24部。獲全國環境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環保科普創新獎和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和表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李新正,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長期從事海洋生物學、海洋生態學、無脊椎動物分類系統學、甲殼動物學、深海生物學研究。兼職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CoML)科學計劃委員會委員、國際甲殼動物學會執行理事、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兼甲殼動物學分會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兼底棲生物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志》編委等。發表學術專著8部,譯著2部,科普專著7部;學術論文5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主持并完成國家、省、市級項目數十項。是第一位乘坐“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探險深海的大陸海洋生物學科技工作者。
隋吉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學,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多樣性、環節動物多毛類的分類學與系統演化、動物地理學和海洋大型底棲生物生態學研究。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第一作者15篇),參與撰寫和翻譯著作3部,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課題1項,參與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自然資源部海洋公益性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項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