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曹穎甫用經方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40236
- 條形碼:9787117340236 ; 978-7-117-34023-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曹穎甫用經方 本書特色
本書輯錄曹穎甫先生系統論述的250余首經方,經方醫案多達260余則,涉及70余種疾病,融《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經方實驗錄》《曹穎甫先生醫案》四書于一體。 本書針對《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經方實驗錄》《曹穎甫先生醫案》四書,以經方為綱,按照“組成”“應用”“鑒別”“方論”“禁忌”“預后”“醫案”等歸類相從,重新建構,先論后案,按仲景書序兼顧臨床實際排列,以便讀者系統學習掌握曹穎甫運用經方的經驗。
曹穎甫用經方 內容簡介
本書從《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經方實驗錄》《曹穎甫先生醫案》四書中,采摭曹穎甫對235首經方的闡論和臨證運用(醫案)。每首經方均分“組成”“應用”“鑒別”“方論”“禁忌”“預后”“醫案”等部分,含括曹氏醫案260余則、70余種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包括感冒、傷寒、發熱、咳嗽、喘證、哮證、肺癰、肺痿、心悸、胸痹、胸痛、不寐、神昏、癇證、神志恍惚、胃脘痛、結胸、嘔吐、腹痛、腹滿、泄瀉、便秘、臌脹、頭痛、眩暈、中風、腫脹、癃閉、遺精、血證、瘀血、痰飲、汗證、虛損、痹病、腰痛、足痛、瘧病、梅核氣、蛔蟲證、腸癰、奔豚,月經后期、月經量少、閉經、痛經等),以充分展示曹穎甫如何運用經方。
曹穎甫用經方 目錄
桂枝湯/ 001
桂枝加葛根湯/ 017
桂枝加厚樸杏仁湯/ 018
桂枝加附子湯/ 019
桂枝去芍藥湯/ 020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
三兩新加湯/ 021
瓜蔞桂枝湯/ 021
桂枝附子湯/ 022
桂枝芍藥知母湯/ 023
黃芪桂枝五物湯/ 024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025
天雄散/ 026
厚樸七物湯/ 027
桂枝加黃芪湯/ 027
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 028
竹葉湯/ 028
抵當烏頭桂枝湯/ 029
桂枝白虎湯/ 030
麻黃湯/ 030
葛根湯/ 040
大青龍湯/ 048
小青龍湯/ 050
小青龍加石膏湯/ 055
苓甘五味姜辛湯/ 055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 056
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杏大黃湯/ 057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 057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058
麻黃加術湯/ 063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065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065
烏頭湯/ 067
射干麻黃湯/ 068
厚樸麻黃湯/ 069
越婢湯/ 070
越婢加半夏湯/ 071
越婢加術湯/ 072
甘草麻黃湯/ 072
麻黃附子湯/ 072
半夏麻黃丸/ 073
文蛤湯/ 074
桂枝麻黃各半湯/ 074
桂枝二麻黃一湯/ 076
桂枝二越婢一湯/ 078
五苓散/ 079
茯苓甘草湯/ 083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083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084
防己茯苓湯/ 085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086
瓜蒂散/ 086
一物瓜蒂湯/ 088
瓜蒂赤小豆散/ 088
皂莢丸/ 089
蒲灰散/ 092
滑石白魚散/ 093
當歸貝母苦參丸/ 093
第二編
梔子豉湯/ 095
梔子甘草豉湯/ 097
梔子生姜豉湯/ 097
梔子厚樸湯/ 098
梔子干姜湯/ 099
枳實梔子湯/ 099
茵陳梔子大黃湯/ 100
梔子大黃湯/ 100
梔子厚樸枳實湯/ 101
大黃黃連瀉心湯/ 101
附子瀉心湯/ 102
白虎湯/ 102
白虎加人參湯/ 106
白虎加桂枝湯/ 109
木防己湯/ 110
大黃蟲丸/111
竹葉石膏湯/ 112
葛根芩連湯/ 113
大承氣湯/ 116
小承氣湯/ 143
調胃承氣湯/ 146
麻子仁丸/ 153
桃核承氣湯/ 154
厚樸三物湯/ 162
抵當湯/ 162
抵當丸/ 165
大陷胸湯/ 166
大陷胸丸/ 174
小陷胸湯/ 174
十棗湯/ 176
三物白散/ 183
土瓜根方/ 184
蜜煎/ 184
瓜蔞牡蠣散/ 186
麥門冬湯/ 186
下瘀血湯/ 187
大黃甘遂湯/ 187
厚樸大黃湯/ 188
瀉心湯/ 188
大黃甘草湯/ 189
大黃牡丹湯/ 190
竹皮大丸/ 192
小柴胡湯/ 194
第三編
大柴胡湯/ 203
柴胡桂枝湯/ 205
柴胡加芒硝湯/ 206
柴胡桂枝干姜湯/ 206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207
澤漆湯/ 208
茵陳蒿湯/ 208
梔子柏皮湯/ 210
半夏瀉心湯/ 211
生姜瀉心湯/ 212
甘草瀉心湯/ 213
黃連湯/ 214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215
黃芩湯/ 215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216
礬石湯/ 216
奔豚湯/ 217
苦參湯/ 217
赤小豆當歸散/ 218
升麻鱉甲湯/ 218
鱉甲煎丸/ 219
蜀漆散/ 220
風引湯/ 220
大黃附子湯/ 221
硝石礬石散/ 221
豬膏發煎/ 222
茵陳五苓散/ 222
大黃硝石湯/ 223
第四編
小建中湯/ 225
桂枝人參湯/ 228
桂枝加芍藥湯/ 228
桂枝加大黃湯/ 229
黃芪建中湯/ 230
薯蕷丸/ 233
大建中湯/ 234
小半夏湯/ 234
小半夏加茯苓湯/ 235
己椒藶黃丸/ 236
文蛤散/ 236
旋覆代赭湯/ 237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237
甘草干姜湯/ 238
理中丸/ 人參湯 / 239
附子理中湯/ 241
吳茱萸湯/ 243
侯氏黑散/ 247
茯苓杏仁甘草湯/ 248
橘枳姜湯/ 248
桂枝生姜枳實湯/ 248
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 249
苓桂術甘湯/ 249
甘遂半夏湯/ 250
澤瀉湯/ 250
茯苓戎鹽湯/ 251
防己黃芪湯/ 25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252
枳術湯/ 253
柏葉湯/ 253
黃土湯/ 254
大半夏湯/ 255
茯苓澤瀉湯/ 256
半夏干姜散/ 256
生姜半夏湯/ 257
橘皮湯/ 257
橘皮竹茹湯/ 258
葶藶大棗瀉肺湯/ 258
紫參湯/ 259
訶黎勒散/ 259
干姜人參半夏丸/ 260
白術散/ 260
半夏厚樸湯/ 260
豬苓散/ 261
第五編
桂枝甘草湯/ 263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264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
救逆湯 / 264
桂枝加桂湯/ 265
炙甘草湯/ 271
防己地黃湯/ 274
瓜蔞薤白白酒湯/ 275
瓜蔞薤白半夏湯/ 276
枳實薤白桂枝湯/ 276
四逆湯/ 277
通脈四逆湯/ 283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284
白通湯/ 285
白通加豬膽汁湯/ 285
干姜附子湯/ 286
茯苓四逆湯/ 287
四逆加人參湯/ 288
附子湯/ 288
真武湯/ 289
白術附子湯/ 291
甘草附子湯/ 292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 292
麻黃細辛附子湯/ 293
麻黃附子甘草湯/ 294
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 295
甘草湯/ 296
桔梗湯/ 296
苦酒湯/ 300
半夏散及湯/ 301
赤石脂禹余糧湯/ 301
桃花湯/ 302
芍藥甘草湯/ 303
芍藥甘草附子湯/ 306
豬膚湯/ 306
黃連阿膠湯/ 307
豬苓湯/ 308
牡蠣澤瀉散/ 310
四逆散/ 310
燒裈散/ 311
頭風摩散/ 312
薏苡附子散/ 312
烏頭赤石脂丸/ 313
附子粳米湯/ 313
赤丸/ 314
大烏頭煎/ 315
排膿散/ 315
排膿湯/ 316
黃連粉/ 316
葵子茯苓散/ 317
甘草小麥大棗湯/ 317
腎氣丸/ 318
當歸四逆湯/ 320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320
白頭翁湯/ 321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323
烏梅丸/ 324
麻黃升麻湯/ 326
酸棗仁湯/ 327
當歸生姜羊肉湯/ 327
旋覆花湯/ 329
瓜蔞瞿麥丸/ 329
百合知母湯/ 330
滑石代赭湯/ 331
第六編
百合雞子湯/ 331
百合地黃湯/ 331
百合洗方/ 332
百合滑石散/ 332
薏苡附子敗醬散/ 333
王不留行散/ 335
藜蘆甘草湯/ 336
蜘蛛散/ 336
甘草粉蜜湯/ 337
桂枝茯苓丸/ 338
芎歸膠艾湯/ 339
當歸芍藥散/ 340
當歸散/ 341
枳實芍藥散/ 342
溫經湯/ 342
膠姜湯/ 343
礬石丸/ 344
紅藍花酒/ 344
蛇床子散/ 345
狼牙湯/ 345
方名索引/ 347
曹穎甫用經方 作者簡介
李成文: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各家學說與臨床研究分會會長
路秀云:女,碩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副主任醫師,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十余年。全國第七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黑龍江省首批省名中醫學術繼承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