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實踐社會科學系列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67353
- 條形碼:9787559867353 ; 978-7-5598-6735-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踐社會科學系列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 本書特色
1.“大學問·實踐社會科學系列”014號圖書,叢書主編“超級教授”黃宗智法律社會史成名作。 2.從清代民法的運作看傳統中國的基層治理。作者用“說的是一回事,做的是一回事,但合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來概括清代民法的“表達”與“實踐”,書中用大量篇幅介紹清代糾紛處理中的“第三領域”,對我們認識傳統中國的基層治理很有啟發。 3.學術視野廣闊。吸收大量中外學者如瞿同祖、馬克斯·韋伯、布迪厄、卜德、滋賀秀三等關于中國法律史研究的權威成果,并嘗試與重要的學術觀點展開對話。 4.研究方法新穎。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融合法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展現了法律與社會、歷史間的復雜糾纏。 5.資料扎實,案例豐富。從巴縣、寶坻、淡水-新竹等地訴訟檔案出發,對其進行深挖,展示了豐富的歷史細節。 編輯推薦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我們向西方學習,更要向中國傳統和現實經驗學習。對于當下大部分中國讀者,想要對中國傳統和現實獲得深層次了解,黃宗智先生的著作不容錯過。而在黃宗智先生的大量著作中,《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一書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首先,該書是黃宗智先生繼《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獲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之后轉入中國法律社會史這一新領域的成名作;其次,因為有《華北》《長江》對中國歷史從明清到改革開放時期數百年的長時段了解,黃宗智先生在考察清代民法的運作中看出了很多前人(乃至今人)忽視的東西;再次,此書重點探討的清代民法體系中的民間調解及其延伸出的“第三領域”“實用道德主義”等,與黃宗智先生后來提出的“集權的簡約治理”等標志性概念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實踐社會科學系列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為黃宗智教授法律社會史成名作。作者從巴縣、寶坻、淡水-新竹等地訴訟檔案出發,通過還原清代民法處理土地、債務、婚姻、繼承等民事糾紛的復雜過程,全方位展現了清代法律與社會、歷史間的復雜糾纏。全書從“表達”與“實踐”的角度切入法律社會史研究,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吸收大量中外學者如瞿同祖、馬克斯·韋伯、滋賀秀三等關于中國法律史研究的權威成果,并嘗試與重要的學術觀點展開對話,深化了我們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理解。
實踐社會科學系列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 目錄
實踐社會科學系列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 作者簡介
黃宗智,普林斯頓大學學士,華盛頓大學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歷史系,1991年晉升“超級教授”,2004年榮休。主要著作有《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獲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