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90267
- 條形碼:9787214290267 ; 978-7-214-29026-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精裝) 本書特色
“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江蘇省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從文化和哲學視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深入認識“第二個結合”的邏輯意蘊
追尋“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中華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堅持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從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一般關系切入,追問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是“中國式”以及回應著名的“韋伯命題”,追溯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百年“恩怨”,簡評現代化浪潮中的各種傳統文化觀,*終確認中國共產黨的唯一正確態度,并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現代化與傳統文化關系的思想進行系統梳理。在此基礎上,從歷史探討中歸納有關“根基”的既有觀點,從中國式現代化之“中國特色”挖掘其傳統文化底蘊,進而提出并論證了“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理念與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中華智慧必將牽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也必將助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和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精裝) 目錄
一、 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辯證關系 3
二、 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是“中國式” 6
三、 “韋伯命題”的中國解答 11
**章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百年“恩怨” 19
一、 “五四”的矯枉過正 19
二、 中國共產黨形成辯證態度 23
三、 新儒家的“舊邦新命” 31
四、 經歷曲折而撥亂反正 37
第二章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論現代化與傳統文化 45
一、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6
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的根脈 56
三、 傳統文化的歷史定位、內容精華和當代價值 64
四、 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之根 75
第三章 現代化之傳統文化根基的探討回顧 85
一、 “覺醒年代”的“覺醒” 86
二、 海外新儒家的“心性”之學 95
三、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學者的討論 101
四、 國外學者的“旁觀”結論 121
第四章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底蘊 145
一、 “生生”而“人口規模巨大” 146
二、 “天下同利”而“共同富裕” 155
三、 “文明以止”而“文明相協調” 162
四、 “天人合一”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71
五、 “協和萬邦”而“走和平發展道路” 178
第五章 中國傳統文化“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理念與實踐 184
一、 “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核心要義 185
二、 “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歷史實踐 199
三、 “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的人類普遍性 207
第六章 中國式現代化繼承發展“中和位育,安所遂生”理念 218
一、 “生”:生命至上和美好生活 220
二、 “位”:秩序優先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225
三、 “所”:各得其所和各盡所能 229
四、 “育”:以存在看待發展和以發展成就生命 231
五、 作為存在理性的實踐理性 236
結 語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助益人類美好未來 242
后 記 251
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精裝) 作者簡介
沈湘平,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全球化與文化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人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科聯常委。
主要研究一般哲學理論、馬克思學說、人學、價值與文化問題。
出版《哲學導論》《唯一的歷史科學:馬克思學說的自我規定》《全球化與現代性》《理性與秩序——在人學視野中》《中國公民價值觀調查報告:國家•社會•個人》《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實現》等著作。主編全國高職高專教材《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走進人文社科”(7卷)、“首都文化研究jiaoyu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jiaoyu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等課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