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夢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3762
- 條形碼:9787547323762 ; 978-7-5473-2376-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夢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本書特色
著名中國宗教和文化史家康儒博作品 康儒博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獨特的視角,在漢學界享有盛譽。在研究中國文化與宗教時,康儒博憑借其對原始資料的深刻洞察與人文主義研究方法的嫻熟運用,創作出了這部學術性與文采兼具的作品。 榮膺2022年度列文森獎、儒蓮獎雙料大獎 列文森獎青睞于那些能“通過比較性洞見或開創性研究,推動中國學術與廣泛思想論域相聯”的作品,多位中國學界熟知的學者,如魏斐德、孔飛力、巫鴻、宇文所安等,都曾榮獲此獎。儒蓮獎,被譽為“漢學界諾貝爾獎”,旨在表彰國際漢學領域的杰出學者。 一部關于中國人如何看待夢的精彩而深刻的研究著作 繪制中國夢境,解碼莊周夢蝶,溝通天人鬼神。本書重新審視了夢境這一神秘領域,描繪了中國夢境圖景,展現了古人對夢境的解釋、想象和文化內涵的領悟。 論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 中國夢,這一富有詩意和深意的概念,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更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本書為現代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文化視角,讓您重新審視自身文化中的夢境觀,發現夢境的無限可能。
中國夢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內容簡介
夢,人人有之,人人未明所以。夢是什么?它非花非霧,倏然來去。我們做夢時發生了什么?它能使我們“臥看翠壁紅樓起”,也能頃刻奪走眼前的花花世界,唯余“覺時之枕席”。夢能預言未來嗎?夢到蘭草、熊羆,果然就能誕下寧馨兒嗎?夢到刀懸梁上,又主何吉兇?該如何解讀夢的密碼、獲取預言?是否有一本“答案書”可供質證?夢能否溝通陰陽、溝通人與物,令我們暫時擺脫沉重的肉身,飛抵物外之境?本書是一本關于中國的夢與做夢的書,通過梳理戰國后期至晚唐(公元前300年至公元800年)的占夢書、經史注疏、志怪小說、佛道文獻、敦煌寫本等有關資料記載的關于夢的奇聞軼事,作者以不預設弗洛伊德、榮格或者任何其他西方或現代對夢的理解方式,分析了中國前現代關于夢的文本,為人們幾千年來苦苦追尋的問題,找到了與眾不同的答案。本書一方面揭示了中國古人如何應對奇異夢境,另一方面將中國夢境觀帶入更廣闊的比較文化視野,構建起了古今中外對話的橋梁,并吁請大家重新審視自身文化中的夢境觀。
中國夢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目錄
中國夢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相關資料
著名中國宗教和文化史家康儒博作品 康儒博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獨特的視角,在漢學界享有盛譽。在研究中國文化與宗教時,康儒博憑借其對原始資料的深刻洞察與人文主義研究方法的嫻熟運用,創作出了這部學術性與文采兼具的作品。 榮膺2022年度列文森獎、儒蓮獎雙料大獎 列文森獎青睞于那些能“通過比較性洞見或開創性研究,推動中國學術與廣泛思想論域相聯”的作品,多位中國學界熟知的學者,如魏斐德、孔飛力、巫鴻、宇文所安等,都曾榮獲此獎。儒蓮獎,被譽為“漢學界諾貝爾獎”,旨在表彰國際漢學領域的杰出學者。 一部關于中國人如何看待夢的精彩而深刻的研究著作 繪制中國夢境,解碼莊周夢蝶,溝通天人鬼神。本書重新審視了夢境這一神秘領域,描繪了中國夢境圖景,展現了古人對夢境的解釋、想象和文化內涵的領悟。 論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 中國夢,這一富有詩意和深意的概念,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更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本書為現代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文化視角,讓您重新審視自身文化中的夢境觀,發現夢境的無限可能。
中國夢境 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 作者簡介
康儒博 Robert Ford Campany康儒博 Robert Ford Campany 芝加哥大學博士,范德堡大學人文學科講座教授和亞洲研究教授,中國宗教和文化史學家。所著《述異:早期中古中國的志怪小說》(Strange Writing: Anomaly Account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1996)重釋了“志怪”這一奇聞軼事體裁的性質和意義;《與天地齊壽:葛洪〈神仙傳〉的研究與翻譯》(To Live as Long as Heaven and Earth: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Ge Hong's Traditions of Divine Transcendents,2002);《修仙:古代中國的修行與社會記憶》(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2009)研究修仙者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及其故事在“成”仙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獲得美國宗教學會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獎和美國亞洲研究協會2011年度列文森中國研究著作獎;《冥祥:早期中古中國的佛教靈應故事》(Signs from the Unseen Realm: Buddhist Miracle Tales from Early Medieval China,2012)是對王琰《冥祥記》的研究和翻譯;《神奇花園:早期中古中國的神奇故事》(A Garden of Marvels: Tales of Wonder from Early Medieval China,2015)是志怪故事的翻譯選編;以及《中國的夢與自我修行: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Dreaming and Self-Cultivation in China, 300 BCE-800 CE,2023)研究了夢在各種自我修行者的踐行中所起的作用。《中國夢境: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The Chinese Dreamscape: 300 BCE–800 CE,2020)獲得2022年度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中國研究著作獎和法蘭西學院儒蓮獎。目前正在準備翻譯和研究《列仙傳》,并正著手撰寫《自我修行者的宇宙》(A Cosmos of Self-Cultivators,暫名),內容涉及早期中古中國跨物種變形的理論、踐行與故事。 譯者簡介 羅啟權,哲學博士,暨南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講師,研究方向為道家哲學和比較哲學。 顧漩,文學博士,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論、宗教與文學關系。譯著有《修仙: 古代中國的修行與社會記憶》《彼岸: 博物學家古爾德生命觀念文集的末卷》。 朱寶元,歷史學博士,東方出版中心副編審,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 譯校者簡介 陳霞,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年鑒》編輯部主任,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執委。著有《道教勸善書研究》《道家哲學引論》《道教身體觀——一種生態學的視角》《道教倫理:傳統形態與當代新詮》,參與《馬丁•路德的神學》《道教與生態》《人類的宗教》《中國傳統哲學綱要》《中國哲學典籍大全提要》《抉擇——二十一世紀看》等著作的英漢互譯工作,發表中英文論文、譯文100多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