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黃以周禮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39586
- 條形碼:9787307239586 ; 978-7-307-2395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以周禮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禮學新論’叢書”之一種。黃以周是清代禮學重要代表人物,其《禮書通故》是清代傳統禮學的集大成之作。本書以黃以周禮學為考察對象,在宏觀勾勒乾嘉時期所形成的清代中晚期學術風氣背景下,重點辨析和探討黃以周的學術思想、禮學觀念、古禮考證實踐、禮學研究成就,以及其通過考證古禮、調適經典反映的人情關懷和現實意義,和其禮學思想對現代中國學術的影響。可見晚清新變格局下,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型。
黃以周禮學研究 目錄
**章 “由訓詁以尋義理”:嘉道以降漢學衰微之成因
**節 “由訓詁以尋義理”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由訓詁以尋義理”的不足
第三節 “求聖人之理義於典章制度”
第四節 “六經皆史”
第五節 “漢宋兼采”
第六節 經學、史學還是考據學
第七節 對考據學思想活力的一些認識
第二章 實事求是與莫作調人:黃以周禮學的內在張力
節 調和抑或兼采:黃以周“莫作調人”考
第二節 兼采與實事求是:黃以周對漢宋之爭的認知
第三節 “經學即理學”: 漢宋的具體表現
第四節 “實事求是”的異化:黃以周禮學考證中的經義建構
餘論
第三章 禮兼漢宋:黃以周《經訓比義》思想探析
節 《經訓比義》在清代學術思想 的意義
第二節 黃以周論禮與理
第三節 黃以周論禮與情
第四節 經曲之辨:禮儀與禮義
第五節 芬格萊特的啟示
餘論
第四章 誤讀與想象:黃以周《宮室通故》中的“周代”制度
節 “箱即牆”:由《爾雅.釋宮》引出的奇說
第二節 壁非牆:短垣與冠者見母於東壁的想象
第三節 室堂同廣:伏傳、鄭注帶來的矛盾
第四節 充滿創意的“楣梁落時鄺”、正堂和北出之向
餘論
第五章 復古與經世:黃以周禮學考證中的現實關懷
節 孝子不忍之心:對喪禮儀節的新詮
第二節 理明與情達:對昏禮儀節的重考與申述
第三節 以情量權:對昏禮特殊情況的勘定
餘論
第六章 “相時度法.知古通今”:黃以周的禮法觀
節 “五極”與“象刑”:先王政教的一體兩面
第二節 “刑罰相及”還是“罪人不孥”:對舊說章節的重釋
第三節 贖刑、自衛與出人人罪:考證背後的民生關懷
餘論
第七章 《周禮》中的“大史”與“內史”:黃以周對先秦職官的建構
節 《周禮.春官》中史職設計之矛盾
第二節 黃以周對大史內史關係的建構
第三節 史職演變與經典調適
餘論
第八章 皇代衣帽亦可以行周禮:曹元忠《禮議》與清末禮制的修訂
節 “述往哲之前言,定皇朝之大典”:吉禮難題的解決
第二節 兼采周漢:天子冠禮的補定
第二節 “禮以人情為文,詛容或闕”:皇家昏禮的修正
餘論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禮書通故》中華書局點校本標點商榷
附錄二 援“太祖虛位”以解經——論黃以周對天子廟制的建構
後記
展開全部
黃以周禮學研究 作者簡介
任慧峰,山西晉中人,歷史學博士,中國哲學博士后。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院副教授,國學院副院長,湖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禮制、禮學史。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