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研究:歷史演變與基本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47431
- 條形碼:9787576047431 ; 978-7-5760-4743-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研究:歷史演變與基本問題 本書特色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研究:歷史演變與基本問題》從文本考證與理論研究、歷史考察與邏輯分析多維視角,深入而全面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歷史演變和基本問題。通過對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歷史考察和邏輯分析,說明了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蘇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建,從本體論、辯證法、歷史觀、認識論、價值論等多維視角闡述了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問題,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使哲學的理論主題從“世界何以可能轉向人類解放何以可能”,從“認識世界何以可能轉向改變世界何以可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研究:歷史演變與基本問題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研究》從文本考證與理論研究、歷史考察與邏輯分析多維視角,并以一種獨特的“敘述方式”,深入而全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的歷史演變和基本問題,是**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的專著。本書通過對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歷史考察和邏輯分析,說明了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蘇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建,從本體論、辯證法、歷史觀、認識論、價值論等多維視角闡述了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問題,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使哲學的理論主題從“世界何以可能轉向人類解放何以可能”,從“認識世界何以可能轉向改變世界何以可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就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特征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是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統一,應以“實踐”為基礎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實現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體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研究:歷史演變與基本問題 目錄
上冊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歷史演變
**章 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形成與特征
一、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初步形成及其標志
二、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形成和確立
三、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根本缺陷
第二章 〈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二、當作理論與實踐之一致體看的馬克思主義
三、歷史唯物論是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四、《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及其演變
二、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運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
三、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四章 《辯證唯物主義概論》《歷史唯物主義概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研究客體”與“研究對象”
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認識活動和價值哲學活動的統
三、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關系
四、歷史唯物主義的對象:社會發展和發揮功能的規律
五、歷史唯物主義的黨性:現實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科學的表現
六、《辯證唯物主義概論》《歷史唯物主義概論》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五章 東歐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建
一、南斯拉夫“實踐派”與“辯證唯物主義派”的“體系論爭”
二、民主德國柯辛與賽迪爾的“體系論爭”
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體性”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六章 蘇聯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一、《哲學導論》:蘇聯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形成的標志
二、馬克思主義的*高目的:實現人類解放
三、馬克思主要和基本的哲學思想:實踐是初始的和**性的
四、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法思想
五、恢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理想
六、《哲學導論》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七章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在中國的形成與確立
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在中國的初步形成
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在中國的基本形成
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在中國主導地位的確立
第八章 《社會學大綱》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唯物辯證法的生成
二、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關系
三、《社會學大綱》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九章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領域中的推廣
三、《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十章 《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自然觀和歷史觀高度統一的理論體系
二、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
三、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五、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六、《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十一章 中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一、《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
二、毛澤東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期盼
三、中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重構
四、重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三個問題
第十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
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性和革命性高度統一的理論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理論和實踐內在統一的理論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十三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唯物主義/26l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唯物主義歷史觀
三、實踐唯物主義的本性和功能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第十四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學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完整嚴密的科學的理論體系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下冊 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問題
第十五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主題和理論特征
一、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二、理論主題的根本轉換:從“世界何以可能”轉向“人類解放何
以可能”
三、“拒斥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
四、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
五、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統一
六、重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空間
第十六章 實踐本體論的建構與主體性原則的確立
一、本體論的存在及其意義
二、本體論的“實踐轉向”
三、實踐:人的生存的本體
四、限定中的超越:實踐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
五、實踐:世界二重化的基礎
六、實踐:現存世界的本體
七、對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理解的兩種模式
八、主體性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
第十七章 重建唯物主義歷史觀
一、實踐: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出發點范疇
二、歷史認識論: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理論生長點
三、現實的個人:人類歷史的前提與產物
四、交往在物質生產、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五、社會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和社會有機體
六、重新理解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進程
七、重新理解歷史規律
八、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
第十八章 重釋唯物主義辯證法
一、辨證法的“實踐轉向”
二、人與世界的否定性的統一關系
三、人類存在的矛盾與實踐的內在矛盾
四、本體論批判的辯證法及其歷史
五、本體論批判與“合理形態”的辯證法
六、重新理解恩格斯關于辯證法的三個定義及其關系
七、深入研究恩格斯關于主體和客體的辯證法的思想
八、重新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及其當代價值
第十九章 重構唯物主義反映論
一、意識及其與語言的關系
二、對象意識與自我意識
三、認識活動中的實踐反思方法
四、“從后思索”:認識歷史的根本方法
五、反映和創造的統一:認識活動的本質特征
六、感性具體、思維具體和實踐理念:認識的過程
七、思維的建構和反映論的重構
八、思維對存在的反映:方式、尺度和取向
第二十章 價值論的探求與建構
一、價值關系:本質上的利益關系
二、價值評價:認識的特殊形式
三、價值原則:人類活動的基本原則
四、價值觀:價值關系應然狀態的展示與期盼
附錄
再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和理論結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研究:歷史演變與基本問題 作者簡介
楊耕,哲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與研究》雜志社總編輯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現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主編。
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哲學)組長;教育 部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 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
先后被評為教育 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國優秀出版企業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人物獎、韜奮出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