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代民間文書與契約精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83807
- 條形碼:9787500883807 ; 978-7-5008-8380-7
- 裝幀:線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代民間文書與契約精神 本書特色
周正慶教授關注契約精神的演變與民間的實踐,有益于鄉村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作者指出“古代契約精神依附于契約文書的發展,經過民間生活實踐,逐漸形成了具有承諾的可行性,契約的公開性,執行的嚴肅性等特點的契約精神,這種特點不僅體現于農業社會,也體現于手工業領域,對于古代社會形成了持久的影響。”社會以踐諾評價個人誠信,契約是經濟關系和人際關系有效憑證,講求的是誠信,古代如此,近現代更是契約社會。 ——馮爾康 在福建省周寧縣,隨便走進任何一個村落,問起民間文書的情況,村民們會眉飛色舞地講述關于“老契”的故事,甚至從閣樓上捧出一個小木箱,告訴我這就是“契盒”,裝載著他們家族的寶貝,里面珍藏的就是我要尋找的民間文書,是他們祖上引以為榮的家族文書,在村民的指點中,我看到了他們眉宇間的得意與對祖先的敬畏…… 民間文書內涵是什么,與契約存在著怎樣的關系,人們的行為與民間文書之間存在著何種關聯?這些文書對古人的日常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由“契盒”引發的這些疑問,正是本書所要展開討論的問題。——周正慶
古代民間文書與契約精神 內容簡介
《古代民間文書與契約精神》以近年“新發現”的閩東文書為基本史料,梳理了民間文書不同種類之間以及民間文書與契約文書、契約文書與契約精神的內在聯系。認為民間文書的核心是契約,人們圍繞著契約構建起的一套經濟交往行為規則,不僅在經濟領域里形成了“經濟契約秩序”,而且對治理鄉村社會小偷小摸式的偷盜行為、民眾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婚姻的忠誠、為人之誠信等道德層面產生影響,從而成為古代鄉村社會人們行為的“契約秩序”準則,而被奉為古代社會人們思維、行為方式淵藪。 本書從百姓的微言出發,從經濟社會史的角度,對鄉村社會民間生活細微進行觀察,探索中國古代契約實施過程中承諾的可行性、契約的公開性、執行的嚴肅性等問題,力圖勾勒出民間微言成為民族大義的演變路徑。從而揭示中國古代契約精神依附于契約文書的發展,經過民間生活實踐,形成了具有相對自由與平等、團結與協作、承諾與誠信、守仁與中庸等中國特色契約精神的過程。
古代民間文書與契約精神 目錄
古代民間文書與契約精神 作者簡介
周正慶:暨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國糖史、閩東文書整理、明清至民國年間閩東社會生活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閩東文書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2020-202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發現閩東文書的整理與清代鄉村社會研究”主持人(2017年,結項優秀),主持、參與多項教 育 部與廣東省項目。出版《中國糖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研究》《糖·明清廣東社會研究論叢》等專著。主編大型歷史資料叢書《閩東家族文書》100冊。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