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寧夏揚黃灌區秸稈還田的培育及玉米增產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569988
- 條形碼:9787552569988 ; 978-7-5525-69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寧夏揚黃灌區秸稈還田的培育及玉米增產效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稿針對寧夏銀北龜裂堿地土質堅硬、滲透性差、單鹽毒害突出和改良利用難等問題,以寧夏西大灘前進農場新墾龜裂堿地原土為研究對象,研究了龜裂堿地淺層地下水埋深、礦化度和鹽分離子年內時空變化特征,以及對龜裂堿土水鹽運移的影響,通過脫硫石膏、糠醛渣及淋洗三者集成綜合技術和水鹽調控措施改良龜裂堿土的效果試驗,探明不同改良技術和水鹽調控措施下土壤全鹽量和有害鹽分離子遷移變化規律以及對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旨在為篩選和開發出適合寧夏龜裂堿地特征的綜合改良技術和水鹽調控措施提供理論參考和科學依據。
寧夏揚黃灌區秸稈還田的培育及玉米增產效應研究 目錄
寧夏揚黃灌區秸稈還田的培育及玉米增產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李榮,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早作節水農業及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主持完成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寧夏大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4篇,EI收錄4篇,CSCD前15%論文10篇,其中1篇獲第14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篇獲第14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1篇獲第15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參編《旱作農田根域集水種植技術研究》和《農田集雨保水關鍵技術研究》專著2部。同時1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過寧夏科學技術成果評價并進行成果登記。 侯賢清,男,1981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旱作農業、保護性耕作、土壤培肥及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課題2項,參與國家科技計劃課題2項,寧夏科技攻關項目1項,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1項。 李培富,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作物遺傳育種碩士學位點負責人,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寧夏作物學會副理事長、寧夏種子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水稻種質資源研究、創新與利甩;特異功能型水稻新品種選育、水稻遺傳育種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及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王西娜,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土壤一植物氮素營養轉化、調控及高效利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及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30余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