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歷年真題分類精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57996
- 條形碼:9787519257996 ; 978-7-5192-5799-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年真題分類精講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2法律碩士聯考“法寶書”系列(非法學):歷年真題分類精講》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試研究院根據多年來的理論探索和教學實踐經驗精心編寫而成。本書的主要特色如下:
一、知識框架——曉知識通邏輯
對于非法學專業的考生來說,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聯考考查的知識點繁多。針對這一特點,本書在每章的“本章知識框架”部分梳理了章節主要內容,以幫助考生建立清晰的知識框架,厘清每章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而使考生在復習時更具有條理性和針對性。
二、考情綜述——探規律知考點
本書的“本章考情綜述”部分根據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聯考近10年的考試情況對每章的具體考情進行了歸納總結,主要分為試題分值占比、試題考查形式和核心考點提示三部分,以方便考生清楚地了解每章的考查規律和高頻考點,助考生快速把握命題趨勢。
三、真題精解——解真題學技巧
本書的“本章真題精解”部分收錄了該章近10年考查過的真題,并根據考試題型、考試時間對其進行了分類歸納梳理和詳細解讀,以方便考生在了解本章知識框架和考情綜述之后進行實戰訓練,讓考生在解真題的過程中輕松習得答題技巧。
歷年真題分類精講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2法律碩士聯考“法寶書”系列(非法學):歷年真題分類精講》本書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試研究院精心編寫而成。本書收錄了2012—2021年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聯考真題,將真題分章分類進行解讀,是對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聯考歷年真題的深度加工。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專業基礎課包括刑法學和民法學兩部分,下篇綜合課包括法理學、中國憲法學和中國法制史三部分。全書共67章,每章由本章知識框架、本章考情綜述和本章真題精解三部分組成。
歷年真題分類精講 目錄
上篇專業基礎課
部分刑法學(2)
章緒論(2)
第二章犯罪概念(11)
第三章犯罪構成(13)
第四章正當化事由(27)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30)
第六章共同犯罪(34)
第七章罪數形態(40)
第八章刑事責任(45)
第九章刑罰概述(46)
第十章量刑(52)
第十一章刑罰執行制度(60)
第十二章刑罰消滅制度(63)
第十三章刑法各論概述(67)
第十四章危害國家安全罪(70)
第十五章危害公共安全罪(72)
第十六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80)
第十七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92)
第十八章侵犯財產罪(102)
第十九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112)
第二十章貪污賄賂罪(120)
第二十一章瀆職罪(127)
第二部分民法學(131)
章緒論(131)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132)
第三章自然人(137)
第四章法人(143)
第五章非法人組織(147)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150)
第七章代理(157)
第八章訴訟時效與期間(162)
第九章物權通則(166)
第十章所有權(170)
第十一章用益物權(179)
第十二章擔保物權(183)
第十三章占有(190)
第十四章合同通則(193)
第十五章典型合同(208)
第十六章準合同(219)
第十七章知識產權(222)
第十八章人格權(231)
第十九章婚姻家庭(237)
第二十章繼承(245)
第二十一章侵權責任(252)
下篇綜合課
部分法理學(264)
章緒論(264)
第二章法的特征與本質(268)
第三章法的起源與演進(272)
第四章法的作用與法的價值(278)
第五章法的淵源、效力與分類(288)
第六章法律要素與法律體系(297)
第七章立法(306)
第八章法律實施(310)
第九章法律職業與法律方法(321)
第十章法律關系(329)
第十一章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334)
第十二章法治(338)
第十三章法與社會(344)
第二部分中國憲法學(349)
章憲法基本理論(349)
第二章憲法的制定和實施(358)
第三章國家基本制度(367)
第四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388)
第五章國家機構(401)
第三部分中國法制史(424)
章緒論(42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法律制度(425)
第三章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律制度(434)
第四章隋唐宋法律制度(443)
第五章元明清法律制度(456)
第六章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467)
第七章南京國民政府及革命根據地法律制度(475)
歷年真題分類精講 相關資料
上篇 專業基礎課
部分
刑法學
章緒論
本章知識框架
本章考情綜述
試題分值占比
綜合近10年考試情況,本章考查的總分值為27分,占專業基礎課考查總分值的1.8%。
試題考查形式
本章主要考查形式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在近10年的法律碩士聯考(非法學)中,本章知識點共被考查過23次。其中,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過19次,以多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過4次。
核心考點提示
綜合近10年考試情況,本章核心考點如下:刑法的機能、刑法的解釋、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溯及力、刑法的空間效力。
本章真題精解
真題再現
一、單項選擇題
1.(2021年第1題)下列選項中,符合我國刑法關于空間效力規定的是
A.我國國家工作人員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應適用我國刑法
B.犯罪行為沒有發生在我國領域內,則不應認為是在我國領域內犯罪
上篇 專業基礎課
部分
刑法學
章緒論
本章知識框架
本章考情綜述
試題分值占比
綜合近10年考試情況,本章考查的總分值為27分,占專業基礎課考查總分值的1.8%。
試題考查形式
本章主要考查形式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在近10年的法律碩士聯考(非法學)中,本章知識點共被考查過23次。其中,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過19次,以多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過4次。
核心考點提示
綜合近10年考試情況,本章核心考點如下:刑法的機能、刑法的解釋、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溯及力、刑法的空間效力。
本章真題精解
真題再現
一、單項選擇題
1.(2021年第1題)下列選項中,符合我國刑法關于空間效力規定的是
A.我國國家工作人員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應適用我國刑法
B.犯罪行為沒有發生在我國領域內,則不應認為是在我國領域內犯罪
C.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公民犯罪,且按我國刑法規定,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應當適用我國刑法
D.凡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依然應按照我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2.(2020年第1題)無國籍人甲在美國通過網絡對正在中國旅游的英國人乙實施詐騙,騙得巨額錢款。對甲的行為,我國司法機關
A.沒有刑事管轄權
B.依屬地原則享有刑事管轄權
C.依保護原則享有刑事管轄權
D.依普遍原則享有刑事管轄權
3.(2019年第11題)下列關于我國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解,正確的是
A.簡單罪狀因缺乏明確性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B.將習慣法視為刑法的淵源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C.罪刑法定原則不允許有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
D.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規
4.(2019年第12題)我國公民甲在某國殺害Z(無國籍人),被該國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如甲在該國服刑完畢回到我國,我國司法機關依照刑法對甲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根據是
A.屬地原則 B.屬人原則
C.保護原則 D.普遍管轄原則
5.(2018年第1題)關于我國刑法溯及力的適用,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司法解釋應適用從新兼從輕原則
B.處刑較輕是指法院判處的宣告刑較輕
C.應以“審判時”作為新舊法選擇適用的判斷基礎
D.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適用行為時的法律
6.(2018年第11題)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搶劫正在使用中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運鈔車的,視為“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該規定使用的解釋方法是
A.擴大解釋 B.類推解釋
C.限制解釋 D.文理解釋
7.(2017年第1題)近年,我國司法機關展開“獵狐行動”,追捕潛逃海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國接受刑事審判,此舉是為了實現刑法的
A.規制機能 B.保障機能
C.保護機能 D.補償機能
8.(2017年第2題)甲國公民乘坐乙國飛機飛越丙國領空時,毆打中國籍乘客劉某致其重傷。甲國公民對劉某的犯罪,適用我國刑法的依據是
A.屬地管轄原則 B.保護管轄原則
C.屬人管轄原則 D.普遍管轄原則
9.(2016年第1題)從刑法的形式淵源來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是
A.狹義刑法 B.單行刑法
C.附屬刑法 D.立法解釋
10.(2016年第2題)“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刑法的這一規定體現的原則是
A.罪刑法定 B.主客觀相統一
C.罪責刑相適應 D.刑法適用平等
11.(2016年第3題)甲挪用公款炒股虧損無力歸還,被檢察機關以貪污罪起訴,人民法院依法認定甲的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對本案罪名的變更實現了刑法的
A.規制機能 B.保護機能
C.保障機能 D.威懾機能
12.(2015年第1題)原鐵道部部長劉某因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追究刑事責任。有人認為,在對劉某量刑時“應考慮他對中國高鐵建設的貢獻”。這種說法違背了我國刑法中的
A.罪刑法定原則 B.刑法適用平等原則
C.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D.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13.(2015年第5題)針對吸毒后在道路上駕駛汽車的現象,有人認為,雖然刑法未規定吸毒駕駛構成犯罪,但是吸毒駕駛和醉酒駕駛具有相同的社會危害性,故而應以危險駕駛罪論處。這種觀點屬于
A.擴大解釋 B.文理解釋
C.類推解釋 D.當然解釋
14.(2014年第1題)下列選項中,體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是
A.刑法關于空間效力范圍的規定
B.刑法關于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
C.刑法關于享有外交特權的外國人刑事責任的規定
D.刑法關于放火罪與失火罪構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規定
15.(2014年第2題)根據解釋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釋分為
A.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
B.當然解釋、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
C.當然解釋、擴大解釋和縮小解釋
D.文理解釋、論理解釋和學理解釋
16.(2013年第1題)甲使用暴力劫取國有檔案,人民法院根據我國《刑法》第329條“搶奪、竊取國家所有的檔案的,處……”的規定,判決甲犯搶奪國有檔案罪。本案中,法院的解釋屬于
A.司法解釋 B.文理解釋
C.目的解釋 D.擴大解釋
17.(2013年第2題)2012年5月,緬甸籍毒販糯康在泰國境內制造“湄公河慘案”,殺害了十余名我國船員,后被老撾移送到我國受審。我國司法機關對于糯康進行刑事審判的依據是
A.屬地管轄權 B.保護管轄權
C.普遍管轄權 D.屬人管轄權
18.(2012年第1題)根據相關統計,自《刑法修正案(八)》實施7個月來,公安機關查獲的醉酒駕駛機動車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47%。這一數據變化反映了刑法的
A.保障機能 B.規制機能
C.保護機能 D.預防機能
19.(2012年第2題)我國公民甲在德國旅游時,盜竊了我國公民乙一部價值1萬元的相機。對甲的行為適用我國刑法的依據是
A.屬地管轄原則 B.保護原則
C.屬人原則 D.普遍管轄原則
二、多項選擇題
1.(2021年第44題)某刑法教科書提出“盜竊行為并不限于秘密竊取”。這種解釋屬于
A.無權解釋 B.文理解釋
C.類推解釋 D.論理解釋
2.(2018年第41題)甲在街頭擺氣球射擊攤,因向顧客提供的六支槍形物被鑒定為槍支,被法院以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有期徒刑同時宣告緩刑。法院的做法符合
A.罪刑法定原則
B.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C.從舊兼從輕原則
D.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3.(2017年第41題)下列選項中,屬于刑法立法解釋的有
A.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B.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C.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關于挪用資金罪有關問題的答復》
D.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解釋》
4.(2014年第41題)對于下列毒品犯罪,我國可按照普遍管轄原則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有
A.無國籍人在外國生產毒品,后來到我國旅游,被我國司法機關抓獲
B.他國公民從第三國購買毒品回本國販賣,被本國通緝,后被我國司法機關抓獲
C.我國公民在外國乘坐外國客機將毒品帶往第三國販賣,被他國司法機關抓獲
D.他國公民攜帶販賣的毒品乘坐他國飛機在我國機場換乘時,被我國司法機關抓獲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考點】刑法的空間效力
【解析】我國《刑法》第7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這是屬人原則的規定,故A項正確。我國《刑法》第6條第3款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犯罪結果發生在我國領域內也認為是在我國領域內犯罪。故B項錯誤。我國《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我國保護管轄權的適用有三個條件:一是犯罪的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犯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要受處罰;三是外國人所犯之罪必須是侵犯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的法益。故C項錯誤。我國《刑法》第10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這里說的是“可以依照本法追究”而非“應當”。故D項錯誤。
2.【答案】B
【考點】刑法的空間效力
【解析】我國《刑法》第6條第3款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該案例中受害人乙在中國被騙,犯罪結果發生地是中國,符合屬地原則的要求。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錯誤。
3.【答案】D
【考點】罪刑法定原則
【解析】簡單罪狀是指在刑法分則條文中只簡單描述具體犯罪的基本特征而不作更多的解釋。之所以采取簡單罪狀的方式,往往是因為這些犯罪的特征為眾人所知,不需要對其進行具體描述,所以簡單罪狀并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故A項錯誤。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應以制定法為依據,排斥習慣法,故B項錯誤。罪刑法定原則允許有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故C項錯誤。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明文規定。這里的法律,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法令。故D項正確。
4.【答案】B
【考點】刑法的空間效力
【解析】屬人原則是一個國家的刑法只管本國公民實施的犯罪。本題中,甲是我國公民,犯罪地是他國,被害人是Z(無國籍人),我國司法機關依照屬人原則對甲的殺人行為進行管轄。故A、C、D三項均錯誤,B項正確。
5.【答案】D
【考點】刑法的溯及力
【解析】關于我國法律解釋的效力問題,我國《刑法》第12條規定了刑法的溯及力,遵從從舊兼從輕原則,故A項錯誤。我國《刑法》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罰較輕的,適用本法。這里的處罰是指刑法規定的法定刑,而非法院判處的刑罰。故B項錯誤。新法與舊法的適用問題,應當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