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46919
- 條形碼:9787510046919 ; 978-7-5100-4691-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由中公教育圖書研發團隊根據歷年考題考查情況編寫,力求幫助考生把握復習要點,具備以下特色。
特色一:細化考情,層層深入,突出備考針對性
本書編者以歷年真題為依據,從目錄到正文,考點層層深入,從考查頻次、命題角度等不同維度幫助考生了解命題規律,把握考查重點,關注考情變化。
特色二:細分版塊,處處提點,凸顯助考實用性
本書編者設置多個版塊,在考點講解的基礎上拾遺補缺,提示重點,總結要點,直擊難點,指導方法,幫助考生打磨利器,全面備考。
另外,本書對高頻、重要考點以★標記,對關鍵詞句以下劃線突出顯示;本書配有圖書專屬精講課,掃描封二二維碼即可領取。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全書依據考題情況,設有兩部分內容:**部分為學科知識與能力,包括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基礎知識共三章內容;第二部分為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主要介紹了《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節選)、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
本書針對考試常考的知識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并配有相應考題供考生參考;總結近十年考點的考查頻次和命題角度,幫助考生了解有關知識的歷年考查情況,明確復習重點;在強化練習模塊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考生通過練習檢查復習效果。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目錄
目錄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整體考情/1
**部分學科知識與能力/3
**章中國美術史/4
**節史前美術/4
第二節先秦美術/7
第三節秦漢美術/11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美術/16
第五節隋唐美術/24
第六節五代美術/34
第七節宋代美術/39
第八節元代美術/50
第九節明代美術/55
第十節清代美術/62
第十一節近現代美術/67
第十二節中國民間美術/78
秦漢雕塑/12敦煌莫高窟/21
隋唐繪畫藝術/25五代繪畫藝術/34
宋代山水畫/41元代繪畫/50
近現代中國畫藝術/68近現代油畫藝術/72
第二章外國美術史/84
**節原始美術及古代美術/84
第二節歐洲中世紀美術/98
第三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103
第四節17—18世紀歐洲美術/111
第五節19世紀歐洲美術/119
第六節西方現代美術/134
舊石器時代美術/85古代希臘美術/90
古代羅馬美術/94哥特式/100
意大利文藝復興/103德國文藝復興/110
巴洛克藝術/112荷蘭現實主義藝術/114
新古典主義美術/120浪漫主義美術/122
法國現實主義美術/124印象主義/129
后印象主義/132立體主義/136
超現實主義/142現代雕塑/145
后現代主義建筑/148
第三章美術基礎知識/153
**節美術基本理論/153
第二節美術主要類別/159
第三節美術技法理論/177
第四節美術創作/188
美術的社會功能/154美術的創作過程/156
中國畫/160版畫/164
書法/164透視/179
解剖/184作品勾勒/189
第二部分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195
**章《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節選)/196
**節前言/198
第二節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201
第三節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202
第四節課程結構/204
第五節課程內容/206
第六節學業質量/218
第七節實施建議/225
課程性質/201基本理念/201
學科核心素養/202學分與選課/205
學業質量水平/220教學與評價建議/225
第二章教學設計/239
**節教學設計與教案撰寫/240
第二節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248
第三節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251
第四節教學方法與教學準備/262
第五節教學過程/267
教案撰寫/241教學目標/251
教學重難點/257教學方法/262
講授新課/268
第三章教學實施/275
**節教學模式/275
第二節教學策略/277
第三節學習方式/279
常用教學模式/276
探究性學習/281
第四章教學評價/283
**節美術教學評價概述/284
第二節美術教學實施評價/286
第三節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288
第四節美術教學實施中的具體評價方法/290
教學評價的原則/284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288
美術評價的具體方法/291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相關資料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整體考情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是美術教師資格考試高中階段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另兩科分別為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該科目考試一般于考試當日16:00 —18:00舉行,考試時長為12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共包含33道題,以4種題型考查。其中,單項選擇題26道,每道題2分,共52分;簡答題4道,每道題7分,共28分;案例分析題2道,每道題20分,共40分;教學設計題1道,共30分。
一、考查內容
考試內容集中于學科知識與能力、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五大模塊。在近幾次的考試中,各模塊所占分值詳見下表。
模塊 2024上 2023下 2023上 2022下 2022上 分值占比
學科知識與能力 31分 42分 40分 38分 38分 20%~28%
課程標準 19分 19分 19分 22分 34分 13%~23%
教學設計 36分 34分 37分 36分 34分 23%~25%
教學實施 33分 31分 28分 30分 22分 15%~22%
教學評價 31分 24分 26分 24分 22分 15%~20%
合計 150分 100%
二、題型分析
(1)單項選擇題(共26題)。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的考點與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模塊的考點,在該題型中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備考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時,需要重點關注畫家及其作品、所屬流派;備考課程標準時,必須有針對性地記憶其原文內容。
(2)簡答題(共4題)?键c主要集中于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課程標準模塊次之。在備考該題型時,既需要加強對作品識讀與繪畫技法能力的培養,又需要加強對課程標準原文記憶及其具體運用能力的訓練。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整體考情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是美術教師資格考試高中階段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另兩科分別為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該科目考試一般于考試當日16:00 —18:00舉行,考試時長為120分鐘。試卷滿分為150分,共包含33道題,以4種題型考查。其中,單項選擇題26道,每道題2分,共52分;簡答題4道,每道題7分,共28分;案例分析題2道,每道題20分,共40分;教學設計題1道,共30分。
一、考查內容
考試內容集中于學科知識與能力、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五大模塊。在近幾次的考試中,各模塊所占分值詳見下表。
模塊 2024上 2023下 2023上 2022下 2022上 分值占比
學科知識與能力 31分 42分 40分 38分 38分 20%~28%
課程標準 19分 19分 19分 22分 34分 13%~23%
教學設計 36分 34分 37分 36分 34分 23%~25%
教學實施 33分 31分 28分 30分 22分 15%~22%
教學評價 31分 24分 26分 24分 22分 15%~20%
合計 150分 100%
二、題型分析
(1)單項選擇題(共26題)。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的考點與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模塊的考點,在該題型中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備考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時,需要重點關注畫家及其作品、所屬流派;備考課程標準時,必須有針對性地記憶其原文內容。
(2)簡答題(共4題)?键c主要集中于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課程標準模塊次之。在備考該題型時,既需要加強對作品識讀與繪畫技法能力的培養,又需要加強對課程標準原文記憶及其具體運用能力的訓練。
(3)案例分析題(共2題)。考點橫跨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四大模塊,重點考查課程標準模塊中的教學實施建議的運用。其試題通常會給出一段教學實例,要求分析案例中教師教學行為的優缺點,并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備考時,需要加強對上述四大模塊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
注:本書第二部分第四章章末設置有案例分析題作答方法歸納,可用于參考。
(4)教學設計題(共1題)。試題通常會從現行教科書中選取一篇課文,其篇幅長度每年長短不一,要求寫一篇符合具體標準的教學簡案。其標準一般有4個:①規范、完整的課時教學簡案;②恰當設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③合理設計學習活動和作業要求;④至少設計3個課堂提問。
三、模塊解讀
(1)學科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模塊是備考的重中之重,每年會考14~16題。單項選擇題與簡答題均有涉及。其中,畫家及其作品、所屬流派的相關知識,以及繪畫與設計技能是最為常考的內容。
(2)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模塊每年通常會考8~14題,其考查頻次相對較高,是備考的重點之一。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與案例分析題中均會涉及該模塊考點,其中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結構、教學設計建議以及教學評價建議等,均為常考易考點。
(3)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模塊每年通常會在單項選擇題與教學設計題中考查2~4題。其考查試題分值在總分值中占比較大,因此備考時同樣需要多加關注、多加練習。該模塊考點在單項選擇題中一般體現為根據題干課題選擇恰當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題中則為要求寫出1課時的教學簡案。
(4)教學實施。教學實施模塊作為備考重點之一,每年會考2~5題,涉及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與案例分析題。該模塊中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是上述題型中的?純热。
(5)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模塊每年通常會考2~4題,涉及單項選擇題與案例分析題。其在單項選擇題中,主要考查的是教學評價的相關理論知識;而在案例分析題中,則要求結合案例及教學評價理論進行分析、評價或總結等。該模塊中的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美術教學實施中的具體評價方法等是較為?嫉膬热。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與能力
第一章中國美術史
第一節史前美術
考頻·單選題*2
史前時代又叫石器時代,是我國美術的起源和萌芽時期,這個時期美術的明顯特征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按石器制作程度的不同,石器時代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發明和磨制石器的應用并列為新石器時代的兩大標志。
一、陶器藝術★★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陶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黃河中游)、馬家窯文化(黃河上游)的彩陶和龍山文化(黃河中下游)的黑陶。彩陶和黑陶的興盛代表著我國古代美術創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術上、造型上都為青銅器的出現做了準備。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中彩陶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
1.半坡類型
半坡彩陶:紋飾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等;代表作品有人面魚紋彩陶盆、三魚紋彩陶盆(圖1-1-1-1)。
2.廟底溝類型
廟底溝彩陶:紋飾有植物紋、動物紋、編織紋、幾何紋等;代表作品有鸛魚石斧彩陶缸(圖1-1-1-2)、花瓣紋彩陶盆。
(二)馬家窯文化彩陶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分支,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和馬廠四個類型。馬家窯彩陶:紋飾有人物紋、動物紋以及旋渦紋、波浪紋和螺旋紋,紋飾旋轉、起伏,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代表作品有舞蹈紋彩陶盆(圖1-1-1-3)、蛙紋壺(圖1-1-1-4)、彩陶旋渦紋尖底瓶。
(三)龍山文化黑陶
我國黑陶藝術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前身)時期,以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最為典型。黑陶有黑、光、薄、鈕四個特點,代表作品為蛋殼黑陶高柄杯。
二、玉器藝術
興隆洼文化的墓葬中發現的玉器,距今約8000年,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玉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表的玉器制作已相當興盛。代表作品有內蒙古紅山文化的碧玉龍(圖1-1-1-5)和浙江良
渚文化的玉琮(權力的象征)。
三、繪畫藝術
(一)陶器上的繪畫和紋飾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為代表。
(二)巖畫
巖畫是用礦物質顏料涂繪或用石器磨刻、鑿雕于山巖、洞窟內壁上的圖畫或圖符。巖畫的表現內容一般為各種簡括的形象和符號,手法古拙,富有神秘氣息。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巖畫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巖畫遺跡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原始社會的巖畫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的陰山山脈、賀蘭山山脈和內蒙古草原的巖石上;畫面內容以狩獵場面居多,還有舞蹈或祈禱場面、人或獸的畫像等;風格豪放粗獷,有很強的感染力。
(三)地畫
1982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畫。這是我國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繪畫作品。
四、建筑藝術
以定居農業為主的新石器時代是我國古代建筑的萌生時期。由于自然條件的不同,黃河流域等北方地區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以西安半坡遺址為代表。長江流域等南方地區流行地面建筑與干欄式建筑(下層用柱子架空,上層住人),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為代表。
命題角度
單選題:①給出陶器名稱或者圖片,判斷該陶器所屬的文化類型。例如,人面魚紋彩陶盆屬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②給出陶器種類,判斷其起源。例如,黑陶藝術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時期。
第二節先秦美術
考頻·單選題*6
先秦美術包括夏、商、周(西周、春秋、戰國)的美術,其中以青銅器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故夏商周時期有“青銅時代”之稱。
一、青銅器藝術
(一)青銅器的起源與鑄造
青銅是紅銅加錫的合金。青銅器起源于黃河流域。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水平,塊范法是商周時期應用最廣的青銅鑄造技術。春秋時期,出現了模印法與失蠟法等新工藝。戰國時期,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裝飾技法被廣泛運用。
(二)青銅禮器★★
1.概述
青銅禮器是商周時期用于祭祀、喪葬、征伐、宴飲、賞賜、婚冠等場合的青銅器。按照用途可分為日用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和車馬飾具等。“藏禮于器”體現了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最高等級是天子九鼎。
鐘鼎是青銅禮器的主要代表。鐘是青銅樂器中最貴重的打擊器。鼎是炊器中最重要的用于煮肉的器物,作用相當于現在的鍋,在廟堂之上象征著最高的權力。“鐘鳴鼎食”是商周貴族生活的形象寫照。
2.代表器物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圖1-1-2-1,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商朝銅大立人像(圖1-1-2-2),又名青銅立人像;雕像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
湖南寧鄉出土的商朝的四羊方尊(圖1-1-2-3)及人面紋方鼎(即大禾人面方鼎)。
陜西寶雞出土的西周時期的毛公鼎。
陜西寶雞出土的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尊內底鑄有銘文,其中“宅茲中國”(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時期的王子午鼎。
河南新鄭出土的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圖1-1-2-4)。
四川成都出土的戰國采桑宴樂攻戰紋壺和湖北隨州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銅尊盤。
(三)青銅器的紋飾
青銅器的紋飾可分為圖案和雕塑兩種,但兩者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圖案紋樣主要分為動物紋(造型及主體裝飾)和幾何紋(底紋或細部)兩大類,還有少量的人面紋。動物紋主要有饕餮紋(或稱獸面紋)、夔龍、夔鳳,也有蛇、牛、虎、象等;幾何紋主要是不規則的云雷紋。
饕餮紋兇猛莊嚴,結構嚴謹,制作精巧,境界神秘,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夸張,裝飾性很強,代表了青銅器裝飾圖案的最高水平。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的主要紋飾,以牛面獸首為主體,左右對稱展開夔龍或夔鳳圖案。其形象獰厲可怖,是用來“辨神奸”的圖騰符號。
二、繪畫藝術
(一)戰國帛畫★★
戰國帛畫很好地體現出了早期中國畫的特征。帛畫是在絲織物上繪制的圖畫,F存最早的帛畫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作品。帛畫的形制主要有直幅和T字形條幅,功用以隨葬品為主。
湖南長沙楚墓先后出土的兩幅旌幡性質的帛畫《人物龍鳳帛畫》(圖1-1-2-5)和《人物御龍帛畫》(圖1-1-2-6)最能代表戰國時期繪畫藝術的成就!度宋稞堷P帛畫》描繪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