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220063
- 條形碼:9787545220063 ; 978-7-5452-2006-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精裝) 本書特色
?美國醫學史學會韋爾奇獎獲獎作品,以豐富的史料生動呈現古代中國日常“服毒”的歷史。
?揭示“毒”的兩面性,讓我們重新認識“毒”與“藥”:中國古代醫學觀念中,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藥物具有可塑性,只要運用得當,猛烈的毒藥也可以用來治病與養生。
?融合政治史、宗教史、社會史和經濟史,展現醫學與宗教、科學與玄學、毒物與藥物、精神提升與肉體痛苦之間的張力。一部以毒藥為視角展開的漢唐中國文化史。
?引入西方醫學傳統,帶來比較醫學史的視域,打破中西醫全然對立的傳統觀念。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精裝) 內容簡介
毒物和藥物看似對立,但翻開中國醫學史,我們會發現毒物曾被如此廣泛地用于治療風寒、疼痛、瘟疫等多種疾病與日常養生。本書研究了在3-9世紀中國藥學的形成期,醫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員和非專業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藥物來醫治頑疾、強身厚生。通過聚焦漢語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導醫者采取各種方法,將危險的毒物轉化為靈丹妙藥,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國傳統醫學和中古社會的重要地位。
本書講述了漢末到初唐時期涉及毒藥的醫療紛爭和政治事件,彰顯了“毒”對于當時人們如何感知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政治至關重要。作者還研究了中國古典藥學中大量有毒的礦物、植物和動物制品,包括有劇毒的“百藥之王”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現了強效藥在身體上如何產生作用,以及這種藥效如何塑造了對藥物及其治療的疾病的知識。該書還發掘了古代中國對健康以及身體與有毒藥物如何互動的不同理解方式,提醒我們關注藥物流動的物質性,其真正的意義與效用并非可以歸結為固定的內核,而是依具體的技術干預、社會政治狀況與個人身體體驗而變化。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精裝) 目錄
致謝
序言
**部分 可塑的藥物
**章 毒的兩面性
第二章 毒藥的轉化
第二部分 知識、權威和實踐
第三章 以毒攻毒
第四章 藥物的流通
第五章 實踐中的藥物
第三部分 強身與厚生
第六章 誘人的刺激物
第七章 向生而死
結 語
參考文獻
目 錄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精裝) 相關資料
歷史上的藥物絕不僅僅是醫學知識的問題,它聯結著自然與人身,交織著醫療技術、權力網絡、生命意識、宗教信念等諸多層面,何況毒藥;“毒”之施用,似乎應該具有更豐富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意涵。《以毒為藥》向我們展示了中古中國“毒藥”的多重景象,足以滿足人們對文化史這一特殊側面的好奇。
——陳引馳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古代中國人的認識中,毒和藥本身就有很強的一致性,具有一體兩面的性質。本書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諸多與醫藥相關的歷史現象,而且更進一步引導讀者去思考現實中,藥作為物質的流動性、藥與毒的可轉化性以及身體與物質世界互動的復雜性。
——余新忠 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杰出教授
這是一部揭示“毒-藥”神秘張力的知識考古專著,作者通過“毒藥”的命名、詮釋,“度”的駕馭建構出古代中醫特別的“身體觀”與“文化藥理學”圖景,大大超越了“古方今用”的實用主義思緒,開啟了中藥學“古慧今悟”的聯想空間,是文化史,社會史觀照下醫藥史寫作的絕佳范本。
——王一方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
《以毒為藥》駁斥了將傳統藥物視為無毒療法的浪漫謬誤,提出了重新認識中世紀中國使用毒藥的新視野。他的研究啟發我們重新思考古往今來藥物、文化和人體之間的關系。
——《東亞科學、技術與社會》
劉焱巧妙地將政治史、宗教史、社會史和經濟史交織在一起,闡明了醫學,尤其是烈性藥物,是如何在玄學的新興知識框架以及佛教和道教相互競爭的宗教傳統中發揮作用的。
——《醫學及相關科學史雜志》
劉焱的文章通俗易懂,語言清晰,引人入勝,它將被證明是跨文化背景下教學的絕佳材料……這本靈活易懂的書必將為后續更多富有探究精神的研究奠定基礎。
——《醫學社會史》
基于對最重要的中文文獻的全面研究,劉焱為高年級學生和專家提供了關于這些藥物發展的清晰闡述,并提供了一些最重要的藥物及其用途的寶庫。
——《選擇》
學者們會發現,這本對中國藥物學的精彩探索讀來令人愉悅,章節簡短,結構合理,論證連貫。
——《亞洲研究雜志》
劉焱對公元前一千年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和醫藥學習與實踐的結構性背景進行了最杰出的、迄今為止獨一無二的翔實描述。
——《血清學》
《以毒為藥》巧妙地將醫學史和身體史結合在一起。
——《世界歷史百科全書》
這本學術性強、參考資料豐富的著作研究了中國藥學的形成時期(公元前200-800 年),當時毒藥被認為是有效的治療藥物。從簡單的腹痛到流行性疾病,有毒植物都能提供治療。藥劑師們結合“毒”或“特效藥”的概念,設計出了將有毒植物轉化為有效藥物的技術。許多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劉焱讓我們了解了中世紀的治療哲學及其對現代中醫的影響。
——《美國草藥協會季刊》
該書寫得很出色,為中國醫學史的研究作出了顯著貢獻。
——韓嵩(Marta Hanso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有一種迷思是認為中醫在人們能想到的各個方面都與西醫相反,但該書揭開了這層迷霧,指出中古中國的醫家不僅治療急性病,也普遍使用毒藥,并且完全知曉毒藥對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
——董慕達(Miranda Brown) 密歇根大學
以毒為藥:古代中國的醫療、文化與政治(精裝) 作者簡介
作者:
劉焱,哈佛大學科學史博士,密歇根大學生物學博士、中國研究碩士,現為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史、亞洲史、醫學史等。研究領域包括藥學史、宗教治療、煉金術、感官和情感史以及全球范圍內的醫學知識交流。
譯者:
朱慧穎,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文博研究館員,現供職于中國茶葉博物館展陳學術部。已出版《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中國醫藥與治療史》《茶在中國:一部宗教與文化史》等譯著多部,并參編茶文化書籍和圖錄若干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