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競合及適用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91848
- 條形碼:9787513091848 ; 978-7-5130-9184-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競合及適用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競合,建議采用“并行適用模式”,從量上,按照一定標準確立和擴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應然適用范圍,擺脫包含與被包含關系的一般認知;從質上,注重彼此分工的確定性和關系的穩定性,防止相互任意擴張各管轄范圍,從而*大限度地避免競合沖突現象的發生。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競合及適用研究 內容簡介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客觀上皆有修復生態環境的功效,且在多個方面極為相似,彼此間具有高度同質性。針對同一生態環境侵權的法律事實,既可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亦可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但實質請求權只有一個。在同一案件中僅能請求同一行為人為其損害行為承擔一次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或賠償責任。當選擇任一種訴訟時,另一種訴訟則會喪失法律上的意義,從而產生一種事實上的競合效果。 為化解兩種訴訟之間的沖突,優化制度結構,在對各制度不同認知和理解基礎上,學界、立法界和實務界主要延循“擇一而用”“擇優而用”和“同時并用”三種不同進路。在上述三種觀念指導下,主要形成六種具體適用模式,即優先適用、排他適用、任意適用、適用、交叉適用、并舉適用等。但在制度系統內,既有適用模式并未從根本上化解這種沖突,使兩種訴訟間形成高度有序和協調一致的耦合結構,增強制度整體效益。 若一項制度不能有效與其他制度保持區分,終會淪為其他制度的一部分。面對這種競合沖突,除合理設計起訴的先后順序之外,尚可通過劃分各訴適用范圍的方式予以解決。相較于既有適用模式,“并行適用模式”旨在促使兩者并立而行:從量上,按照一定標準確立和擴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應然適用范圍,擺脫包含與被包含關系的一般認知;從質上,注重彼此分工的確定性和關系的穩定性,防止相互任意擴張各管轄范圍,從而優選限度地避免競合沖突現象的發生。 在具體操作設計層面,結合本土化特征,排除通過以訴訟請求、訴訟性質和實體權利等域外常用方式實現區分我國兩種訴訟制度的可能。在正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特殊身份的情境下,確立兩項基本的分配和適用原則:一是法律效果為主,兼顧整體效果。二是實體法為主,訴訟法為輔。在上述原則指導下,可以在原有司法解釋基礎上新增六種情形,作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適用對象。 在內容設計上主要涵括五大部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競合的表現;第二,制度競合的原因分析;第三,現有解決方案與不足;第四,“并行適用”模式的理論證成;第五,“并行適用”模式構建的具體路徑和立法建議。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競合及適用研究 目錄
導 言
一、研究背景及其價值
二、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思路及總體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創新之處
**章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競合
**節 生態環境損害救濟的理論基礎
一、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演進
二、環境倫理觀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 我國生態環境損害救濟體系的發展
一、傳統救濟方式
二、關于環境公益訴訟的闡述
三、關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闡述
第三節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競合的分析
一、競合關系的一般闡釋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競合的表現形式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競合的實質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競合的成因
**節 基礎概念交互不清
一、“主體式”概念檢視
二、“客體式”概念檢視
第二節 法律屬性界定不明
一、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
二、國家環境保護義務或職責
三、訴訟目的
第三節 制度設置路徑異化
一、環境公益訴訟:移植片面化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政策法律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解決兩種訴訟制度競合沖突的既成模式與不足
**節 擇一而用:制度種類之間的適用安排
一、排他適用模式
二、優先適用模式
三、限制適用模式
四、任意適用模式
第二節 擇優而用:子制度之間的適用安排
一、交叉適用模式的界定
二、交叉適用模式的理論意義
第三節 同時并用:訴訟主體之間的適用安排
一、并舉適用模式
二、支持起訴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并行適用”模式的理論證成
**節 探尋新的適用模式的動機
一、彌補“順序式”調整模式的缺憾
二、化解競合沖突的另一種路徑
三、提高制度結構的效率
四、應對實踐新的變化
第二節 “并行適用”的內涵闡釋
第三節 “并行適用”模式的理論合理性分析
一、基礎概念的共通性
二、法律屬性的一致性
三、訴訟標的的統一性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域外區分進路的闡述
**節 訴訟請求區分的路徑
第二節 訴訟性質區分的路徑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并行適用”模式的本土化建設
**節 實現“并行適用”的基本原則
一、法律效果為主,兼顧整體效果
二、實體法為主,訴訟法為輔
第二節 具體界分路徑
一、實體法的形式
二、訴訟法的形式
第三節 “并行適用”模式的立法延伸
一、在管轄制度設置方面的適用方法
二、在賠償資金管理方面的適用方法
三、在執行監督方面的適用方法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 論
參考文獻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競合及適用研究 作者簡介
李樹訓,男,北京師范大學法學博士,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后,現為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法、訴訟法。 近五年在《法學雜志》《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環境管理》《環境保護》《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CSSCI期刊上共公開發表相關論文11篇,其它期刊8篇,參編法律著作2部。其中分別針對公益訴訟的訴訟標的、訴訟調解、管轄、訴訟時效、異質主體間權利義務的配置與比較、訴訟競合、環境公益訴訟及其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關系、氣候變化公益訴訟等一系列主題進行了較為詳實的探究。此外,主持或參與相關國家級社科、省部級課題6項。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