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42894
- 條形碼:9787552042894 ; 978-7-5520-4289-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五章,**章網絡化科學的形態與特征透視,為研究奠定概念基礎;第二章至第五章聚焦網絡化科學活動中的群體認識論問題,主要包括網絡化科學的形態與特征透視,網絡化科學中的認知主體分析,網絡化科學中的認知模式辨析,網絡化科學中的認知分工、認知信任及認知依賴研究等;*后的總結與討論部分展望未來的網絡化科學發展及其推動認識論發展的新圖景。 探索網絡化科學如何重塑我們對知識生成和傳播的理解,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概念框架和深入的群體認識論分析,是任何對現代科學發展和認識論變革感興趣的讀者的bi讀之作。
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方興未艾的網絡化科學典型形態的經驗研究和哲學分析,在借鑒西方理論的基礎上,探索如何自主性界定網絡化科學的概念,透視其作為新的科學發現模式的基本特征,聚焦網絡化科學探究活動中的認知主體、認知分工、認知依賴和認知信任等群體認識論主題,深入剖析其知識共享和發現的過程與機制,進而反思和追問網絡時代科學共同體內部、科學共同體與公眾之間進行科學研究合作的可能性及其限度,以及未來網絡化科學發展的趨勢,力圖將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海倫·朗基洛(Helen Longino)等從一般的科學哲學和科學技術論層面展開的社會認識論研究拓展到具體的網絡化科學實踐層面,使網絡化科學實踐中的群體知識、研究群體和知識共同體等具體的認識論主題得到深入系統的探究。
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目錄
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作者簡介
黃時進,男,湖南長沙人,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理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科技哲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后(第1站),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博士后(第2站)。上海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出版專著《科學傳播導論》,編著《新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史(1949—2009)》,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以及《學習時報》《文匯報》《社會科學報》等報紙上發表文章4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人工智能驅動科學發現的認識論研究”,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黃時進,男,湖南長沙人,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理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科技哲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后(第1站),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博士后(第2站)。上海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出版專著《科學傳播導論》,編著《新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史(1949—2009)》,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以及《學習時報》《文匯報》《社會科學報》等報紙上發表文章4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人工智能驅動科學發現的認識論研究”,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
張怡,男,江蘇蘇州人,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曾任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東華大學圖書館館長。上海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和第九屆副理事長;全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會第五屆副理事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虛擬技術的認識論問題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計算主義的哲學研究”“網絡化科學的認識論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信息文明的哲學研究”子課題“虛擬實在與虛擬文化的哲學研究”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信息技術哲學的當代認識論研究”子課題“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的認識論研究”負責人。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等期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