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433462
- 條形碼:9787546433462 ; 978-7-5464-3346-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本書特色
本書的開篇介紹了渠江、嘉陵江流域土著賣人的來歷,以及區域人士崇文尚義尚武品格特征與典籍記載;《一場房產糾紛奉出的清同治禁碑》用妙趣橫生的筆法將渠縣檔案館里的一份清朝同治十年的禁碑原文來歷及背后的故事講得翃栩如生;《渠縣**家股份制企業》根據渠縣檔案館里的檔案記載,講述了1931年6月初渠縣開始籌建電燈公司的情況,該公司起步不凡,一出手就搞的是股份制,這也可能是渠縣*早的股份制企業……作者在近幾年對渠縣巴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寬范圍地解讀渠縣歷史文化,解讀宕渠密碼,以傳承弘揚巴文化。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文學作品集,內容為介紹和研究渠縣巴文化的散文和論文等。作者對渠縣文獻史料加以梳理分析,羅列出文物歷史、人口遷移、城市化進程、紅色文化等主脈名目,對渠縣地理、人物、歷史、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考證、記述。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前言
一部從檔案妙筆再現宕 渠近代史影的佳作 馬強 大約一個月前,收到四 川渠縣作家戴連渠發送來的 書稿《宕渠印痕一一檔案里 的那些事兒》,稍后又收到 他長長一段對書稿寫作的說 明,希望我能為他這部新著 寫個序言。與此書作者結緣 于2023年5月達州市委宣傳 部與巴文化研究院舉辦的“ 達州巴文化名家培養啟動儀 式”,我有幸與川渝地區段 渝、白九江等學者被聘為培 養計劃的導師之一,并且給 我分配了幾個“編外研究生 學員”,承擔“培養”任務。 記得當時開幕式上從主席臺 望去,會議大廳坐滿了不同 年齡段的男女學員,個個神 采飛揚,充滿期待。據主持 人介紹,三十多個學員是從 兩百多個報名者中篩選而出 的,大多是達州市及其各縣 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中青年文 化、文物、教育工作者,戴 連渠應該就在其中。當天晚 上,主辦方領導還特地安排 了導師與學員的交流茶話會 ,談笑風生中雖然不斷有青 年學者不時詢問某些問題, 但是大多沒有自報家門,并 沒有確認這些學員姓甚名誰 ,自然也沒有記住戴連渠的 外貌形象。會議結束回到重 慶兩月多,這期間連渠不時 謙恭地請教問題,行師生之 禮,感覺他既勤奮努力又虛 心向學,其印象才逐漸從模 糊到真實起來,直到索序于 我。我本不善為人作序,但 感其一片坦誠,卻不恭,也 就應下。但今年春各種學術 講座與學術會議接踵而來, 加之課題任務緊逼,又要頻 頻外出田野考察,寫序之事 就一直拖延下來,遲遲未能 動筆。以致近日連渠再次微 信敦促,且考慮到書出版在 即,不能再延遲,于是終于 推開其他諸事,專門花費兩 天時間閱讀書稿。 地方檔案,特別是縣級 檔案是構成地方史的重要文 獻。晚清至民國,由于戰亂 、災害及新舊鼎革等原因, 這一時期的縣級檔案能夠較 完整地保存下來者寥寥無幾 。現存清代縣衙檔案,全國 一千多個縣的縣衙檔案比較 完整地保存下來的也只有巴 縣檔案、南部(縣)檔案、 冕寧(縣)檔案及臺灣新竹 (縣)檔案四部。俗話說物 以稀為貴,清至民國縣級檔 案如此稀罕,自然無疑成為 地方文化之珍寶,為當代學 人所珍重。幾年前的一個秋 天,應邀前去四川南充參加 “南部檔案”學術研討會,進 入新落成的南部縣檔案館大 樓所感受到的震撼仍記憶猶 新。嶄新的檔案大樓雄偉莊 嚴,里面恒溫,燈光明暗有 致,收藏設計堪稱豪華高級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收藏保 護十分幸運保存下來的四大 國寶級文獻——清代縣衙檔 案之一的“南部檔案”。國家 花費巨資修建這座或許可以 稱之為川中**的縣級檔案 館,反映了當代對清代縣衙 檔案保護的重視。那一天, 南充市檔案館領導給我們很 高的禮遇,特地允許我們零 距離接觸部分清代檔案。當 我們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 摩挲那些紙張已經發黃的順 治、乾隆年間的契約、邸報 原件,心中的激動與震撼著 實是難以言表的。 渠縣歷史悠久,文化底 蘊深厚,屬于古代巴責文化 的腹心地帶,在春秋戰國漢 晉南北朝時期曾經以巴賽國 政治中心名揚九州,幸存至 今日之七座古樸的漢闕就是 渠縣歷史的見證,渠縣也因 此被當今學者譽為“中國漢 闕之鄉”。而正在考古挖掘 的城壩遺址則昭示了渠縣作 為曾經的·r賽國都”“宕渠城” 中心歷史的真實存在。即使 到了清代、民國,渠縣仍然 是一方風云際會、人才薈萃 之地,晚清著名外交家楊宜 治就是渠縣籍人,而今人卻 知之甚少。戴連渠《宕渠印 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一書內容取材于清代、民國 渠縣檔案。作者從數以千卷 的檔案卷宗中做了頗具匠心 、合理有序的梳理與歸納, 以“名人賢達”“朝花夕拾”“ 溫故知新”三個板塊構建了 書稿的主體框架。“名人賢 達”中,陳獨秀與渠縣金石 家楊鵬升(1900-1968)的 四十封書信(原件被中央檔 案館收藏,復印件贈送渠縣 檔案館)無疑是鮮為人知的 中共早期領袖人物文獻,對 于研究陳獨秀晚年的生活處 境與心態有重要史料價值, 殊為珍貴;1939年,梁思 成、劉敦楨在渠縣的漢闕考 察與記述,重要的科學史價 值也不言而喻;至于從渠縣 走出的早期外交家楊宜治事 跡則可以補充清末、民國外 交人物的傳記;1932年做 過半年渠縣縣長的共產黨員 任煒章在國共之間艱難活動 ,*后卻被張國燾錯殺于南 江趕場溪,其事跡與經歷可 歌可泣,反映了早期四川革 命者嚴峻的生存環境與艱辛 奉獻而義無反顧的可貴精神 ;而民國時期四川風云人物 范紹增留下的一份報告原件 ,則對認識民國時期四川鄉 村的****狀況有重要的 意義。對于晚清渠縣籍外交 家楊宜治,《從渠縣走出來 的清末外交達人楊宜治》一 文頗費心血,洋洋萬言,作 者結合檔案并多方面搜集史 料,對這位渠縣籍晚清外交 名人的生平事跡,特別是在 錯綜復雜的晚清國際外交風 云中力爭國權的愛國事跡與 坎坷經歷進行了全面的復原 。“名人賢達”這一板塊雖然 每篇長短不一,但皆條分縷 析,表述流暢,樸實而不失 生動,既勾勒出一個個與渠 縣相關的歷史名人的風采與 神韻,又形象地折射了那一 動蕩歲月的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目錄
中共黨員任煒章:民國廿一年的渠縣縣長
從渠縣走出來的清末外交達人楊宜治
褒揚孝女羅德芳之經過
從范紹增的一份報告管窺民國時期的橫征暴斂
陳獨秀與楊鵬升的四十封書信始末
1939年梁思成劉敦楨考察渠縣漢闕記
“少愚鄉”來歷
朝花夕拾
渠縣保存*早的土地契約
*標準的官方地契
共同基產共商出賣
一場房產糾紛牽出的清同治禁碑
光緒末年渠縣文重場辦學的那些事兒
光緒末年渠縣清河場辦學的那些事兒
天禮節
民國二年籌款維修渠縣南陽寺始末
民國四年大竹縣離任知事曾先午失蹤案
鄭迪光民事訴訟案
1931年籌建新渠縣渠光電燈股份公司始末
1935-1936年渠縣的辦報經歷
民國時修建沈公闕亭、馮公碑亭始末
川鄂公路渠縣段1938年整修記
財在聯按國易東都進到將
溫故知新
強保油的渠縣冴江寺見證幾多歷史
民國時期渠縣文廟的春秋二祭
濃墨重彩的渠縣抗日救亡運動
檔案文化的資政育人正風功效探索
——以渠縣檔案文化建設為例
后記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節選
任煒章改任渠縣縣長,其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將“對上不阿諛奉承,對下講民主平等”。他一邊悄悄干革命,一邊兼顧民生,又堅守當年當大橋場團總時的原則,清廉為官,公正處事,心向百姓,短短幾個月時問,頗有政績,在渠縣人民心中樹立起務實能干的形象。
任煒章從小就在對其要求十分嚴格的父親任登瀛的親自教育下學習,身處書香門第,一直接受良好的中國傳統式啟蒙教育,在詩文、書畫方面都很出色。1932年3月7日一上任,他就組織續修已經編撰了七八年之久而未成的《渠縣志》,想辦法籌錢、印刷、分發。郭奎銓在于1932年12月所作的《續修縣志敘》中說:
本年春,縣令任煒章擬付印刷,制預約券一千有零張,發各鎮購
買,共計洋六千八百余元,又需數月始克收入,建議續修,開會表決。
從十四年起至今二十一年止,期五月成事。
民國《渠縣志》脫稿于民國十四年(1925),未刊印;至1932年5月,前后經過三次補充完善,于當年底成書付印。全志計12篇,共66卷,60萬字。豎排鉛印無標點,分十二冊線裝。可惜后來其書存世不多,縣內僅檔案館存足本一套,是為特藏。該志對民國以前的記載十分全面,為社會各界了解、認知渠縣的古賽文化、秦漢文化、三國文化、科教文化、兵備制度、特色民俗文化等提供了翔實的文獻資料。
任煒章不僅重視文化,還銳意振興實業,為民謀利,創辦了渠縣**所職業中學,為地方培育人才。1932年7月,他向縣教育局局長周人杰下令:“立即籌辦職業中學一所,限在明春開學。”手令中直接任命當時中共渠縣有慶區區委書記、有慶小學教員王致偉為職業中學籌備主任。
任煒章任上專門懲治那些豪強霸道的土豪劣紳,嚴厲打擊土匪,不時出巡區鄉,為民申冤,親審案件,不畏權貴,并搭救了一些被國民黨誣陷為“匪”的青年(實為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渠縣有一位開明鄉紳的獨生兒子被仇家誣陷為盜匪,接受了仇家賄賂的前任縣長將其關人獄中。任煒章上任后,開明鄉紳抬來銀圓,跪著求他做主。任煒章扶起他說:“你放心吧,黑的說不白,白的也說不黑。如果你兒子是冤枉的,我一定還他清白,錢嘛,我一分也不要。”任煒章通過周密調查,終于使開明鄉紳的兒子無罪釋放。
為十九路軍捐款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很快占領了東三省。是年11月,日本先后在天津、漢口、重慶、上海等地進行挑釁。翌年初,日本僧侶5人在上海三友實業社總廠大門外向正在操練的工人拋石挑釁,導致沖突,日僧1死2傷。事后,日本駐滬總領事館向上海市政府發出抗議,提出通關、懲兇、賠償和取締抗日運動等要求。經過雙方交涉,上海市政府于1932年1月28日下午答應了日方要求。不過這并沒有改變日本蓄謀已久的侵略意圖,當晚,日軍在閘北進攻駐上海的十九路軍,該軍奮起抵抗,淞滬抗戰開始,這就是“一·二八”事變。
1932年,日本進攻上海之后,更加激起全國的反日、抗日運動。渠縣縣長任煒章支持各界宣傳抗日,在他帶頭募捐之下,渠縣愛國人士隨之踴躍捐獻錢款,共籌得200元大洋匯至十九路軍。民國《渠縣檔案》記錄了1932年3月任煒章發出的抗日宣言。
逕啟者,溯自滬變發生來,倭寇恃其機艦槍炮精利,侵占我繁榮地域,屠殺我親愛民族,全仗我十九軍大好健兒,犧牲頭顱,噴灑熱血,拼命與之搏擊,阻其長趨直犯之勢,長江流域賴以保全。惟我十九路軍以血肉身軀當慘酷彈丸,苦戰日久,疲勞異常,凡我后方賴其安全者,口當縮衣省食,抽出金錢,輸送前方,聊作犒慰。茲擬凡屬本縣在口人員,其月薪二十元以上者,捐納百分之五,月終匯齊由中國銀行匯交十九路軍以資接濟,用制勤勞,各機關現任職員景明大義,諒能同表熱忱,共紓國難。
P2-3
宕渠印痕:檔案里的那些事兒 作者簡介
戴連渠,筆名石桅子,渠縣人。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檔案人才專家庫檔案工匠,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達州市巴文化研究名家培養對象,巴山文學院首屆特聘作家,宕渠文學院副院長,《渠江文藝》常務副主編,渠縣文學年鑒《此心安處是宕渠》主編。著有詩文集《五味集》,歷史文集《宕渠遺存尋覓》《宕渠流韻》《宕渠密碼》,讀書筆記《心跡》,歷史古跡圖冊《宕渠記憶——遺址遺跡篇》,抗戰史料圖冊《檔案見證——渠縣的抗日救亡運動》,漢闕專著《中國漢闕之鄉——渠縣漢闕全集》等。主撰四川省檔案干部教育培訓讀本《檔案法治與行政管理》的“檔案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章節。榮獲國家級獎1項,省級獎2項,市級獎若干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