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布萊希特與老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5026
- 條形碼:9787552025026 ; 978-7-5520-2502-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布萊希特與老子 本書特色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被漢娜•阿倫特和喬治•斯坦納盛贊的偉大戲劇家、影響本雅明的天才詩人。作為戲劇家,他是20世紀繼易卜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后對中國劇壇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的外國人士;他創(chuàng)立“史詩劇”,以“間離效果”為核心構建了歐洲嶄新的戲劇美學體系。作為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政治詩歌,以其“帶有不規(guī)則韻式的無韻抒情詩”被視為德語詩歌語言*偉大的發(fā)明者(翻新者)之一。其成就不僅是德國文化傳統(tǒng)的產物,更與其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尤其對中國哲學近乎偏執(zhí)的熱衷與研究有不可忽視的關聯(lián)。本書即是探究其與老子道家思想的相遇、碰撞及誕生的“傳奇”。
布萊希特與老子 內容簡介
由于對中國哲學與文學的熱愛和研究,布萊希特被同時代人稱為“中國人”,而他在流亡丹麥期間的詩作《老子流亡路上著的傳奇》更是將他與中國的老子道家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一直以來,西方學者對布萊希特這首詩的評價高度一致,如認為它當屬“布萊希特*為著名的詩歌之一”“20世紀*為優(yōu)美的德語詩歌”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評價,但學者們對詩作中所蘊含的道家哲學思想和道家風格的行文方式卻甚少關注。這部作品是如何創(chuàng)作產生?應怎樣把握其源頭、修改和*終成品?當這部詩作與道家思想聯(lián)系起來時,應如何理解詩中的句子?
本書通過研究該詩作的手稿(1938),不僅從文學角度分析了中國哲學、中國文學在20世紀初德國的強大影響,而且指出布萊希特在接觸道家思想之前就早已有類似道家的哲學思考,他在詩作當中描繪的老子形象其實是流亡中布萊希特本人的真實寫照。此外,該詩作在風格上有道家“流水”的特性,并且通過詩歌韻律的變化體現(xiàn)了“強石’對“流水”的阻擋以及“流水”*終獲得勝利的過程,筆墨凝練傳神、跌宕有致。
布萊希特與老子 目錄
布萊希特與老子 作者簡介
戴特寧,德國哥廷根大學德語系教授。出版學術專著23部、詩集9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主持及參與編寫《安徒生文集》《托馬斯•曼文集》《倫茨文集》等多部大型文集。在美國、丹麥、中國的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2009年,獲德國最高科學獎“萊布尼茨獎”。2011—2017年,擔任德國語言文學科學院院長、德國最高文學獎項“畢希納獎”評委會主席,成為當今德語文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譚淵,復旦大學碩士,德國哥廷根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博士后,華中科技大學德語系教授、博土生導師,現(xiàn)任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德語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yu部社科基金項目4項,出版專著6部,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入選教yu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青年長江學者及德國洪堡學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