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澳門學校課程與教育變革:19世紀以來文化傳承的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32883
- 條形碼:9787522832883 ; 978-7-5228-3288-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澳門學校課程與教育變革:19世紀以來文化傳承的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系統研究澳門19世紀以來學校課程的發展脈絡及其與文化變遷的互動關系,**次提出用“三軌并行”的框架梳理澳門早期復雜的課程傳統,并系統描繪了20世紀和回歸以來澳門學校課程發展的歷史。對于澳門未來的課程改革,本書指出應建立新的課程領導體制和教科書制度,傳統文化教育、中文教育、歷史教育以及品德與公民教育須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從新時代的語境出發,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類型特征、基本精神和價值系統,加強近現代史教育并強調澳門史與作為整體的中國史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認識更真實、更完整的中國,促進其身份認同和文化自覺。全書視野開闊,結構嚴謹,引用大量一手檔案、葡語文獻及資料,既具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
澳門學校課程與教育變革:19世紀以來文化傳承的視角 目錄
澳門學校課程與教育變革:19世紀以來文化傳承的視角 作者簡介
郭曉明?男,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華南師范大學港澳臺教材綜合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2003年加入澳門特區政府教yu部門,曾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教育委員會委員,參與澳門回歸后重要教育法律、政策的起草,推動課程改革。主要研究課程理論及澳門教育,著有《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課程結構論:一種原理性探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西方課程思潮研究》(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澳門回歸以來教育發展與經驗》(合著,廣東經濟出版社,2020)和《澳門回歸20年教育改革的法規構建》(廣東經濟出版社,2019)等,曾先后獲“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及論文類一等獎。王?敏??女,教育學博士,現任職于澳門特區政府教yu部門,兼任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參與澳門近年來的課程改革和《品德與公民》教材的編制,并負責《澳門特別行政區非高等教育范疇德育政策》(2008)、《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2014)以及“品德與公民”、小學“中文”、“視覺藝術”等科目“基本學力要求”的研究和起草。主要研究教學美學及澳門課程發展,著有《澳門回歸以來教育發展與經驗》(合著,廣東經濟出版社,2020)),曾獲“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在內地及澳門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