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24:創出與承接:國際融合與新文化誕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9940
- 條形碼:9787547619940 ; 978-7-5476-1994-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24:創出與承接:國際融合與新文化誕生 本書特色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24)》以“創出與承接:國際融合與新文化誕生”為主題,對于文化和科技融合新時代下的世界中國研究的范式轉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新的文化業態發展,國際文化交流史的回顧與新關系建構,世界文學關系,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實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書內容共分為:“總報告”“空間媒介中的記憶與創新”“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中外文學交流史跡鉤沉”“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實踐”五部分。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24:創出與承接:國際融合與新文化誕生 內容簡介
本書關注城市形象重塑,對中外文化交流的現狀及關系重構、世界文學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考察與思考。全書內容共分為:總報告、社會及城市新形象、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文學交流史跡鉤沉與新探、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實踐五部分,探討了人類文明在經受數百年來巨大的轉折時,人們對社會、歷史及整個“生命圈”的思考,倡導多樣性文化,在多樣化的環境中謀求和諧存續。本書在對新時期中華文化“走出去”過程中獲得的成就及遭遇的問題進行的深入思考與研究,為建設文化強國、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借鑒意義。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24:創出與承接:國際融合與新文化誕生 目錄
“一帶一路”和中國研究的范式轉換 張 焮/001 空間媒介中的記憶與創新
空間媒介中的城市記憶建構與再現
——以十六鋪碼頭為例 丁 凡 劉冬語 張 燦/024
人文理念 創新姿態 人才培養 文化交流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10年旅程 任 明/041
智媒時代演藝產業數字化創新與轉型的可行性路徑 曾 瀾/051
文化融合與文化出海
——國產“二次元”游戲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李匯川/065 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
“以車為媒”:中國敘事國際傳播范式及路徑拓展研究
王 鑫 金一凡/077 同頻共振五百年:中國與西班牙交流史的回顧與啟示 米爾格/097
當代藝術何以形塑當代鄉建
——基于大地藝術節中外交流的調研與思考 林 霖/112
民間外交的偉大生命力
——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媽祖文化互動 王海冬/128 中外文學交流史跡鉤沉
上海方言協會與上海方言圣經聯合 劉 云/140
接受、對話與升華
——再論早期中國電影《女律師》與《一剪梅》對莎士比亞戲劇的改編與提升
范若恩 楊深深 朱嘉穎/158
慕天錫的杭州藏書館 丁 光/174 港澳臺文化交流與實踐
現代上海的臺灣歷史與文化記憶 魏正泓 劉 奎/185
香港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展的新格局與新路徑
饒先來/204
滬港雙城記:海派作家的香港書寫 鄧 迪/216
論新性靈詩學的創生與發展
——以澳門詩人龔剛為中心 馮傾城 蔣 婷/230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24:創出與承接:國際融合與新文化誕生 作者簡介
鄭崇選,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上海文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創新工程首席專家。出版專著與合著《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視域》《媒介轉型與當代中國文化形態的變遷》《中國特色城市文化實踐與理論研究》《現代性與都市文化理論》《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邏輯》《海派文化新論》等多部,承擔完成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參與多項重大文化政策的研究和制訂工作。近年主要從事城市文化、文化政策、公共文化等相關領域的基礎及決策咨詢研究。 李艷麗,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日近代比較文學。有《晚清日語小說譯介研究》《晚清文學與明治文學關系研究》《文藝復興的女人們》《林紓冤案事件簿》《琉球見聞錄》等專著譯著。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