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地下連續墻工程技術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97115
- 條形碼:9787112297115 ; 978-7-112-2971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下連續墻工程技術手冊 本書特色
地下連續墻技術1950年起源于意大利,由于適應了二次大戰以后各國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的需要,很快發展起來,到1970年代后期,已經成為當時地基基礎方面的主要工法。1980-2000年間,國外的地連墻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日本為代表,已經在世界上達到領先水平;在超深、超厚、超強(度)等方面,更是世界**。我國的地下連續墻工程是從1958年開始的,我們采用沖擊鉆機,采用 “兩鉆一劈”挖槽,采用當地黏土泥漿護壁,形成了“中國工法”,1960年在密云水庫建成了當時世界*深的地下連續墻。近年來又有了快速發展。本手冊主要反映本世紀*近20年地下連續墻的發展概況。主要敘述這些年來,在設計、施工設備和工法、科研試驗、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地下連續墻工程技術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敘述地下連續墻百年以來的發展概況、理論基礎、試驗研究、工程設計、設備和工法、施工要點、工程觀測和應用實例方面的專著。 地下連續墻工程技術自1920年首次出現發明專利以來,發展很快。特別是“二戰”以后,為了恢復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地下連續墻這一新基礎工程技術的發展步伐加快。1950年在意大利圣瑪利亞水庫大壩中,建成了深度達40m的地下連續墻,此后這項技術已經逐漸在水利水電、建筑、市政、橋梁、環保等部門得到了快速應用,現在已經是擁有有活力的地基基礎工程技術之一。 進入21世紀,《地下連續墻設計施工與應用》(叢藹森,2001)和《深基坑防滲體的設計施工與應用》(叢藹森,2012)先后出版,但目前還沒有詳細敘述地下連續墻涉及地下水和滲流方面的專著。本手冊的出版,為工程技術人員所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地下連續墻工程技術手冊 目錄
地下連續墻工程技術手冊 作者簡介
叢藹森(1941-),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64年大學畢業于河北水利學院水工建筑專業,先后在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四家設計院工作36年。1990年調任北京市京水建設集團公司(原水利基礎總隊)任總工程師兼乾坤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京港合資)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2000年任遠通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從事水利水電、市政、環保、礦山、建筑、地基基礎等行業的設計、科研、施工、管理、規范制定和修訂以及咨詢等工作。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起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經擔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鋪固與注漿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探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利學會地基基礎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深基礎協會顧問,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顧問,北京市建委危大工程專家組專家等。 1965-1985年,作為國內首座橡膠壩建設的主要成員,多年從事該項目的科研理論試驗設計、制造、安裝運行及推廣和規范編制工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集體獎)。 1969年開始從事十三陵水庫大壩防滲墻設計和施工,建成當時國內最深的地下防滲墻。 1991年起,主持基礎工程技術的改造和設備更新工作,較早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基礎工程設備和技術并進行開發創新工作,成效顯著,其中伸縮導桿式旋挖鉆機和液壓導板式液壓抓斗成為國內仿制和創新的樣板。1996年獲得兩項深基坑和深基礎國家發明專利。 曾經獲得水利部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電力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設計、科研獎項多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