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反求諸己:歷史社會科學的實踐方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35037
- 條形碼:9787100235037 ; 978-7-100-23503-7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反求諸己:歷史社會科學的實踐方法論 本書特色
一部具有時代意識的歷史社會科學方法論作品。 本書嘗試從“認識實踐”這一新的分析視域重構社會科學方法論路徑,極大擴展了“歷史”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意涵。通過對具體理論與經驗研究問題的深入剖析,展現出方法論的創新如何激發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想象力,從而可能揭示出中國政治文明從傳統到現代發展道路的歷史性特質。蘊含于本書“方法”討論之中的,是對“為己之學”與時代命運關系的求索。本書希望啟發學者思考,身處大時代變革中的“我們”該如何在“反求諸己”的學術精神生活中,不斷理解自身的角色、胸懷與堅持。
反求諸己:歷史社會科學的實踐方法論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的主題是,學者如何反觀并分析自身的認識實踐過程,照亮被“實證思維”長期遮蔽的方法世界。作者嘗試以“史觀”與“歷史質性分析”勾勒這一方法世界的基本形式,以新的方法論重新認識“中國歷史轉型”“士大夫政治”等經驗問題與“治理現代性”“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等理論問題。在“反求諸己”的認識實踐過程中,“歷史”可以獲得遠比“研究對象”豐富的意涵,為理解自身時代提供更多可能性。由此,本書以“方法”為切入點,討論了時代變革中“為學”者可能的精神生活。
反求諸己:歷史社會科學的實踐方法論 目錄
反求諸己:歷史社會科學的實踐方法論 作者簡介
羅祎楠,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以歷史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路徑,探索中國政治文明的歷史性發展道路,以及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世界的創造性轉化等問題。多篇論文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讀書》、Modern China、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等中外刊物。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