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數據確權的理論基礎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7856
- 條形碼:9787208187856 ; 978-7-208-18785-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據確權的理論基礎探索 內容簡介
數字社會背景下,數據、算法和互聯網絡的結合使具有人格權利本質的個人信息天然內含的財產價值被充分挖掘,由此如何妥善地證成個人信息財產價值外化的路徑,并確保該路徑能夠協調個人人格權益保護與財產權益分配之間的平衡,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底層法律問題。本書基于對個人信息財產價值外化路徑的研究,逐一探討了數字社會中個人信息的客體屬性、權利屬性、財產價值的外化路徑和財產權益的歸屬問題,對未來解決數據的確權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索。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應用帶來了社會巨變,也催生了數字法學研究的新視閾,但未來數字法學研究仍然需要遵守主體性價值至上的底線。
數據確權的理論基礎探索 目錄
序 言 3
引 論 5
**章 個人信息內含財產價值外化的研究前提 13
**節 個人信息的存在前提:數字社會 13
第二節 個人信息的獨有特征:算法識別 16
第二章 個人信息的客體屬性 38
**節 個人信息的自然屬性 38
第二節 個人信息的人格屬性 45
第三節 個人信息的財產性基因 61
第三章 個人信息的權利屬性 70
**節 個人信息權的人格權利本質 70
第二節 個人信息權天然內含財產價值 85
第三節 個人信息權的私法屬性與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 92
第四章 個人信息內含財產價值的外化路徑 100
**節 人格標識商品化的兩種傳統理論發展脈絡 100
第二節 兩種傳統理論的主要缺陷 117
第三節 個人信息內含財產價值外化路徑的探索 128
第五章 個人信息財產權益的歸屬 141
**節 財產權益歸屬的理論證成 141
第二節 財產權益歸屬的場景化設計 155
第三節 數據利用的人格權益保護底線 169
第四節 數據紅利的全民共享 175
第六章 數字法學價值的未來展望 178
**節 客觀誠信的實現可能 179
第二節 主體性價值的堅守 182
第三節 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綜合規制 190
結 語 194
后 記 195
主要參考文獻 197
數據確權的理論基礎探索 作者簡介
彭誠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法學會副會長。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哈佛大學做研究學者,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在日本北海道大學任教。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保護與數據權利體系研究”等省部級以上項目十余項;專著《現代權利理論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民法典與日常生活》入選中宣部指導評選的2020年度“中國好書”;學術成果曾多次榮獲“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研究興趣在民法原理、物權法、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
史曉宇: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數據法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個人信息保護法。曾在《當代法學》《華東法大學學報》《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表獨作及合作學術論文多篇,參與編寫《民法典與日常生活》《生活中的民法》以及《數字法治》系列叢書等多部書籍。現為君合律師事務所貿易和數據合規組律師,主要業務領域為隱私保護、網絡安全與信息法。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