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德國公法史導論(16—21世紀)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34535
- 條形碼:9787100234535 ; 978-7-100-23453-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公法史導論(16—21世紀) 本書特色
本導論的寫作目的是,以精要形式概括《德國公法史》的內容。四卷本的《德國公法史》分別出版于1988年(第1卷,2012年第2版)、1992年(第2卷)、1999年(第3卷)和2012年(第4卷)。要進入明顯受政治和歷史影響的法思想領域,初學者應該獲取更容易的進路。為了能理解和塑造未來的發展,人們必須明白當下的背后有一部什么樣的歷史。“歷史”在其中不僅意味著事實的和規范的變化,而且還意味著對其語言和智識的把握。歷史、法史和法學史盡管可以被分開理解,但它們相互之間卻不能真正分開。倘若思想可以跑在歷史事件之前,還可以對它們進行評論并加以解釋跟隨的話,那么這總會涉及到理解性的思考與歷史變遷之間的相互關系。
德國公法史導論(16—21世紀)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有名公法史學家米歇爾·施托萊斯為其代表作《德國公法史》四卷本所撰寫的導論,已被譯為多國文字。作為精華濃縮本,該書言簡意賅、詳略得當地勾勒出一幅從16世紀到當代四百余年的德國公法學術全景圖。作為美學家和修辭學家,作者以語言批判哲學方法和社會學視野,力圖避免非此即彼的前見和學術定論,“正確地講述”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鉤沉法與國家理論及其實踐,生動活潑地展現德意志從警察國到法治國、再到社會國與干預國的發展歷程,從而揭橥“利維坦”的成長、破壞、毀滅與涅槃重生。該書對我們掌握德國憲法和行政法的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對在公法目前理解近現代國家的形成與演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德國公法史導論(16—21世紀) 目錄
德國公法史導論(16—21世紀) 作者簡介
米歇爾·施托萊斯(Michael Stolleis,1941—2021年),德國著名公法學家、法史學家、美學家。1974—2006年任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公法教授,1991—2009年任馬克斯·普朗克歐洲法律史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近現代德國公法史、法與國家理論。其生前擁有歐洲多所科學院的院士身份及數個名譽博士頭銜,獲得無數重要獎項,其中1991年獲德國“萊布尼茨獎”,2000年獲歐洲“國際巴爾贊獎”,2014年獲“科學與藝術勛章”(“藍馬克勛章”),2015年獲德國“聯邦星級大十字勛章”。主要代表作有:四卷本《德國公法史》(1600—1990年)、《德國公法史導論》《18世紀末哲學文本中的國家理性、法與道德》《不法中的法——納粹法史研究》《德國社會保障法簡史》《法律的眼睛——一個隱喻的歷史》《瑪格麗特與修道士——故事中的法律史》等。 雷勇,1972年生,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法理學及法史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法理學、德國公法史、中國近代法政思想。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