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包郵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時間:2024-04-01
開本: 32開 頁數: 793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82.6(7.0折) 定價  ¥11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62844
  • 條形碼:9787101162844 ; 978-7-101-16284-4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本書特色


本書是編著者王世民先生遵導師夏鼐、宿白二先生囑托,歷時40年寫成。完稿于中國考古學百年誕辰之際,系統梳理中國考古學的發掘與發現、事件與人物、研究與成果。本書以編年的形式,系統記錄了中國考古學發展的百年歷史,兼及現代考古學誕生前的金石學概況,填補了中國考古學史研究的空白。

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串起所有的地域、人物、發現和研究成果,條目要而不繁,重要遺跡加粗顯示,條目后詳列相關的考古報告和參考資料,便于延伸閱讀。書后更有人名索引、考古發現地名一覽,極便檢索。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內容簡介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很早就有學者珍視和研究古代遺跡和遺物,北宋時代形成專門的學問——金石學。而現代化考古學的出現,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奮斗,中國考古學正在經歷黃金時代,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學科體系,躋身世界學術之林,不斷取得閃耀的成就。本書將20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學發現與研究史實進行編年,兼及現代考古學誕生前的金石學概況,將中國考古學分為前身(金石學時期)、孕育和誕生時期(1900~1928年)、初步發展時期(1929~1948年)、全面發展時期(1949~1978年)、繼續發展時期(1979~2000年)和新的發展時期(2001年以來)六個階段,以時間為綱,詳細梳理中國考古學一百年來的發展與成就,搜集全面,資料詳實,敘述嚴謹,后附地名和人名索引,方便讀者。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前言

凡 例

一、本書所列考古發現的遺跡地名及有關事項,均將文字進行加粗處理,以期便于識別。這些地名,通過卷末按照中國考古學體系編列的“考古發現地名一覽”,可以進行檢索。

二、各條注明的資料來源,盡可能采用*后的正式發掘報告,前此發表的發掘簡報一般不提。其中,原繁體中文書名、含漢字的日文書名,一律改用中文簡化字。

三、書名中原附注的叢刊性編號,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專刊×種第×號”,日文書中的“東方考古學叢刊×種第×號”,一律省略不注。

四、考古報告和考古簡報的作者單位,凡與工作單位相同者,引用時一律將其署名省去。

五、資料來源中書名**次出現時,注明其出版信息(包括出版社和出版年份),再次出現該書即省卻出版信息。見于卷末“主要參考文獻”的,正文中一律省卻出版信息不注。

六、本書所述史事雖按時間編排,但重要發掘和許多事項往往跨年度進行,因此采取“紀事本末”方式,在起始年講清楚,不再逐年重述。



編后記

本書的編撰,經歷較長時日。肇始于1984年遵照夏鼐先生之命,在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版《考古學》卷撰寫“中國考古學簡史”長條的同時,編寫卷末的“中國考古學大事年表”。這是**次以田野考古為中心,兼及其他有關史事,進行初步的全面梳理。文稿寫成后(年代下限斷至1984年),提交1985年5 月中旬為《考古學》卷定稿召開的編委會擴大會議審核,得到與會多位專家的充分肯定;但會上對什么是“大事”曾有不同意見,夏鼐先生決定刪去“大事”二字,命名為“中國考古學年表”。會后,夏鼐先生和宿白先生囑咐我,及早以該稿為基礎,增多條目,加詳內容,注明資料來源,單獨出版。《考古學》卷出書后,我因忙于負責主持的編纂《殷周金文集成》等項工作,暫時未暇及此。意想不到的是,某熟知的出版社在與臺灣某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一部考古文物圖籍時,貿然將這個年表一字不差地全文移植,卻未注明資料來源。

1990年代初,華南的一家出版社約請時任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的徐蘋芳先生,主編一部關于20世紀中國考古學成就的通覽性著作。其中,卷末的“20世紀中國考古學年表”部分由我承擔,下限從1984年延至1990年。后來,由于一些章節遲遲沒有完稿,該書也就未能編成出版。1994年,我曾以“中國考古學史研究”課題的名義,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原計劃“年表”部分1995年底完成、“專著”部分1997年底完成。后因接受“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西周青銅器分期研究”專題的研究任務,經申請延期至1998年底完成。2000年4月項目鑒定通過時,完成的內容是“以編年的形式為主,概述和專論為輔,虛實結合地闡述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其中年表部分的下限延至1999年。鑒定意見希望“進一步做好后期修改工作,盡早定稿交付出版”。前此于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承顧廷龍老前輩厚愛,在年近九旬高齡時,兩次惠予題寫本書書名。

進入2000年以后,我因全力投入夏鼐先生論著資料的整理與編輯工作,將本書的修改定稿工作再次擱置。其間,曾將年表修訂稿的電子本,提交王巍主編《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考古學卷》的編輯人員,供編寫《20世紀中國考古學大事記》參考。二十年來,我先后主編出版了《夏鼐日記》(十卷)、《夏鼐文集》(三冊本和五冊本)以及《夏鼐先生紀念文集—紀念夏鼐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等書。繼而撰寫《夏鼐傳稿》。2019年9月《夏鼐傳稿》交付出版后有了余暇,猛然想起考古年表尚未完成,有負于夏鼐等先生的囑托。于是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奮力在舊稿的基礎上,一面補齊其中的資料來源,一面補寫隨后年份的內容,終因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未能詳查2000年以后的重要發現和事件,勉強將編年部分的下限先延續至2010年,再倉促增補至2020年。*后幾年,未能詳查考古期刊,主要限制于歷年評定的“考古新發現”項目。內容詳略的掌握,則略古而詳今。至于卷前《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概述》一文,是將舊稿(見于拙著《考古學史與商周銅器研究》一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的上篇稍作修改增補而成。本書的書名,經進一步考慮并接受中華書局方面的意見,改為《中國考古學編年史》。顧廷龍先生題寫的書名原為“中國考古學年表”和“中國考古學史年表”,現由顧頡剛與顧廷龍合著《尚書文字合編》書名題簽中,移植“編”字合成。

以田野調查發掘為基礎的現代考古學,從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誕生,到現在已經一百年了。本人深知中國考古學史研究的至關重要,高興地看到近年來不少年青學者關注這方面研究,時不我待,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人寫出完整的中國考古學史。我已無力再做這方面工作,謹以此不像樣的資料匯編,表達對*崇敬的恩師夏鼐先生、宿白先生,以及顧廷龍先生的無限懷念,也表示對年青同道們的拋磚引玉之意。

在此還應提到,本書在編寫過程曾得到許多朋友的幫助,特別是近一年多增訂、定稿階段,臺北中研院史語所的臧振華先生告知某些日本學者早年在臺活動情況,陳昭容女士補齊日文考古著作的出版信息;幫助核對資料的有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的王興先生和南京師范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的裴世東同學,他們也提供了許多待核對的考古文獻;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湯超、楊清越女士,隨時查明許多資料,而龐小霞女士更提供尚待出書的《中國考古學年鑒》近年若干電子本。*后的審讀和編排,則承中華書局俞國林先生關照,特別是責任編輯李碧玉女士花費很多辛勞,孜孜不倦地逐條核校原始資料,潤色文字,多所指正,使本書更臻完善。我一并向他們致謝!

王世民

2021 年2 月15 日寫就,2023 年10 月8 日四校畢。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目錄

導言: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概述

凡 例



壹 中國考古學的前身——金石學形成和發展時期(1900 年以前)

宋代以前

宋 代

元明時代

清 代

1900 年



貳 中國考古學的孕育時期(1901—1920 年)

1901 年

1902 年

1903 年

1904 年

1905 年

1906 年

1907 年

1908 年

1909 年

1910 年

1911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14 年

1915 年

1916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20 年



叁 中國考古學的誕生時期(1921—1928 年)

1921 年

1922 年

1923 年

1924 年

1925 年

1926 年

1927 年

1928 年



肆 中國考古學的初步發展時期(1929—194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1 年

1932 年

1933 年

1934 年

1935 年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0 年

1941 年

1942 年

1943 年

1944 年

1945 年

1946 年

1947 年

1948 年



伍 中國考古學的全面發展時期(上)(1949—1965 年)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

1958 年

1959 年

1960 年

1961 年

1962 年

1963 年

1964 年

1965 年



陸 中國考古學的全面發展時期(下)(1966—1978 年)

1966 年

1967 年

1968 年

1969 年

1970 年

1971 年

1972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1976 年

1977 年

1978 年



柒 中國考古學的繼續發展時期(上)(1979—1990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1985 年

1986 年

1987 年

1988 年

1989 年

1990 年



捌 中國考古學的繼續發展時期(下)(1991—2000 年)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玖 中國考古學新的發展時期(上)(2001—201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拾 中國考古學新的發展時期(下)(2011—202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考古發現地名一覽

編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節選

1921 年

4月 地質調查所顧問安特生,根據采集員劉長山1920年末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附近收集的600余件石器,判斷仰韶村一帶應有面積較大的史前時期遺址,遂親自前往進行實地調查,確認當地是一處埋藏豐富的史前遺址,有詳細考察的必要。

6月 安特生及采集員白萬玉等在奉天錦西縣境(現屬遼寧)進行煤田調查時,發現沙鍋屯洞穴遺址。隨即約請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教授步達生(Black, D.)共同發掘,7月中旬結束工作。該石灰巖洞穴,進深4.9—6米,寬2.2—2.5米。出土黑彩細泥紅陶和篦紋夾砂褐陶的器物殘片,以及石斧、石鏃、石環和骨針、骨錐等。又發現分屬42具不同年齡性別個體的殘亂骨骸。安特生在發掘仰韶村之后,曾將其歸入仰韶文化范疇。實際包含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等不同時期的遺存。這是中國大陸的**次考古發掘。(安特生著、袁復禮譯:《奉天錦西縣沙鍋屯洞穴層》,《中國古生物志》丁種第1號第1冊,1923年)

7月 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裘善元等前往河北巨鹿,調查發掘被大觀二年(1108)洪水淹沒的宋代故城。在兩處保存較好的居址中,發現坍塌的磚瓦、傾倒的門窗,出土木質家具、陶瓷器皿,以及鐵鼎、銅釜、算盤珠、圍棋子、“崇寧重寶”銅錢等。所出瓷碗底部,多分別有墨書的“董”“王”二字,表明居址原系董、王二姓住宅。(《巨鹿宋代故城發掘記略》,《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第1年第1冊,1926年)

夏季 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Zdansky, O.)來到中國,根據安特生的安排去周口店雞骨山發掘。當安特生偕同美國古生物學家葛蘭階(Granger, W.)于8 月間前往雞骨山視察時,從當地工人口中獲悉,與此相距不遠的龍骨山是一處更有希望的化石地點。于是隨即轉往該地發掘,在一個洞穴的堆積中發現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初編為第53號野外地點,1929年編為周口店第1地點,新中國成立后命名為“中國猿人遺址”,俗稱“北京人之家”。師丹斯基曾在此發現一顆可疑的臼齒,當時誤認為類人猿的。安特生在視察中注意到龍骨山堆積物中包含有白色的石英片,預言“這里有古人類,現在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地去尋找它”。(賈蘭坡、黃慰文:《周口店發掘記》第12、15、50 頁)

10月 27日,安特生報請中國政府批準,偕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及地質調查所人員,對仰韶村遺址和新發現的不召寨遺址進行小規模發掘。參加工作的中國助手,又在澠池縣境發現楊河村、西莊村二遺址,在河陰縣境(現屬滎陽)發現秦王寨、牛口峪、池溝寨遺址。12月初,安特生本人返回北平。他將這次調查發掘的收獲,寫成考古簡報《中華遠古之文化》在《地質匯報》第5號(1923年)發表。該文斷定仰韶村等遺址的發現,屬新石器時代末期或稍晚,“實為未有文字記載以前漢族文化所遺留也”,并且將其命名為“仰韶文化”。這是中國考古學誕生的**個標志,證實中國遠古時代有自己的史前文化。但因歷史的局限,安特生所謂的“仰韶文化”包含龍山文化遺存。當時,他又曾將仰韶文化彩陶紋飾與中亞的安諾、特里波列文化彩陶對比,提出彩陶由西而東的假說。

本年前后 成都西北郊白馬寺附近,出土大批曾被金石學家誤認屬于夏代、具有明顯特點的青銅兵器,總數近千件,隨即流散海內外。后衛聚賢于1941年撰寫《巴蜀文化》一文,介紹其收集的這類兵器。(衛聚賢:《巴蜀文化》,《說文月刊》第3卷第7期“巴蜀文化專號”,1942年)

中國考古學編年史(精)/王世民編著 作者簡介

王世民,1935 年生,江蘇徐州人。195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8月退休。曾任中國考古學會第三、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考古學史和商周青銅器研究。曾主持《殷周金文集成》編纂項目,參與《新中國的考古收獲》、《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考古學》卷,及《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國青銅器全集》等書的編撰工作,著有《考古學史與商周銅器研究》、《夏鼐傳稿》,主編《夏鼐文集》、《夏鼐日記》、《夏鼐先生紀念文集》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第一页 | 久久国产亚洲 | 美女黄网站色一级毛片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 |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 九九99久久精品午夜剧场免费 |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 四虎4hu永久在线观看 |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 欧美有码视频 | 欧美高清视频手机在在线 | 欧美一区2区三区3区公司 | 色偷偷偷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 日韩岛国大片 | 日本人视频18jizz免费 |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视频6+1 |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0 | 国产肥老妇免费视频 | 国产国产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 国内自拍五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软件下载 | 亚洲第一成人天堂第一 |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 国产免费看 | 一级黄色大毛片 | 色黄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 黄色a∨| 又大又紧又粉嫩18p少妇 | 欧美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a级成人网站免费 | 日本a级黄色大片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真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黄页在线观看 | 免费看男阳茎进女阳道动态图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