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六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45289
- 條形碼:9787308245289 ; 978-7-308-2452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六輯)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敘事與傳播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個案調查研究五部分。具體內容包括: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道德義務論;非遺視角下少數民族語言保護與發展研究——以廣西靖西市為例;閩都喜娘文化傳習所傳承人培育的實踐路徑研究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六輯) 目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研究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道德義務論
非遺視角下少數民族語言保護與發展研究——以廣西靖西市為例
閩都喜娘文化傳習所傳承人培育的實踐路徑研究
場景理論視域下非遺傳承型傳統村落的更新策略研究
傳統手工技藝的生產性保護——以聊城牛筋腰帶制作技藝為例
文化空間視角下周村古商城非遺資源保護現狀與對策
三秦非遺民俗與節慶旅游關聯性開發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云南瓦貓資源的重塑與賦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敘事與傳播研窮
戲仿“非遺”:“大媽”廣場表演短視頻及其敘事特征
非遺敘事與地方重構——以蒲壯所城“拔五更”為例
紀錄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與傳播
傳統視域下非遺紀錄片的“中國敘事”研究
新媒體時代非遺保護的探索與機遇——基于山東省非遺新媒體傳播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展示傳播的現狀與提升策略
數字化時代的網絡新民俗——以“支付寶集福”活動為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文化研究
傳統農事禳災儀式體系結構和功能的象征人類學考察——以浙江省仙居縣為例
試論越陶越瓷使用中的越俗文化
從“破蒙”到“開筆”:當代兒童入學禮的生成邏輯和意義轉換
溫州“攔街福”中的戲曲演出述略
……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個案調查研究
展開全部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十六輯) 作者簡介
王巨山,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非遺保護理論研究。兼任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浙江省文化產業學會理事。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部委委托課題3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論文40余篇,獲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優秀成果獎1項,浙江省第七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其他等廳 局級獎勵多項,獲得校首 屆“礪行”獎教金,2018年被文化部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承擔地方文化規劃,生態區規劃等各類課題近20項。
書友推薦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