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搶救與研究.非物質文化系列:中國鄉村傳統飲食與儀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7204
- 條形碼:9787550737204 ; 978-7-5507-372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搶救與研究.非物質文化系列:中國鄉村傳統飲食與儀式 本書特色
1.本項目入選 新聞出版署“十三五”出版規劃和2022年 出版基金項目。 2.聯合央視紀錄片專用團隊開發制作非物質文化類的短視頻,全力打造融合出版物。 3.通過融合出版方式增強圖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讓讀者獲得 多的視聽體驗。 4.學院派專家深入村落實地考察與研究的學術成果,既有學術研究高度,又有 手的民間資料。 5.試圖喚起社會大眾對傳統村落的關注,弘揚其非物質文化的價值,有助于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再開發與利用。 6.本書將中國分為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西南、東北、港澳臺地區八大區域,從自然條件、物產基礎、歷史淵源、代表佳肴、烹飪特點、飲食習俗等多個方面對中國飲食文化進行縱橫全面的爬梳,并附有經典名饌的精選插圖、精煉的短視頻。 7.作者們基于多年的深耕研究,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保護、傳播、傳承和創新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設性意見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搶救與研究.非物質文化系列:中國鄉村傳統飲食與儀式 內容簡介
傳統飲食是中國大眾生活的縮影,折射出人們生存環境和生活習俗的差異,受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等影響,不同地域形成了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禮儀規范和獨特的味覺審美。本書利用傳統村落中的文獻資料、調查數據和飲食體驗,從不同地區的飲食與儀式講起,既有對普通人生活信仰的禮贊,又蘊含美食背后強大的人文力量。編寫團隊希望借此能夠 好地促進非物質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振奮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激發傳統村落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融合出版物,書中附有短視頻二維碼和視頻光盤)。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搶救與研究.非物質文化系列:中國鄉村傳統飲食與儀式 目錄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搶救與研究.非物質文化系列:中國鄉村傳統飲食與儀式 作者簡介
張曉虹,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2—2003年度哈佛大學燕京學者。主要從事歷史城市地理和歷史文化地理研究,主持《上海城市活動空間研究》《14—19世紀西北地區社會風俗與環境效應》《歷史時期西北地區民間信仰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研究》等多項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 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著有《文化區域的分異與整合:陜西歷史文化地理研究》《洞天福地》《萬民所依:建筑與意象》等學術專著。 吳必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 旅游學會秘書長,中國區域旅游開發研究會會長,北京旅游學會副會長,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顧問,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多項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著有《中國景觀史》《區域旅游規劃原理》等學術專著,并發表多篇地理學 論文。 池建新,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紀錄片制作人、導演,“2019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貢獻人物”,現任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先后策劃創辦《百科探秘》《創新無限》《文明密碼》等多個欄目,帶領團隊推出《手術兩百年》《中國手作·木作》《我給祖國唱首歌》等眾多制作精良、影響廣泛的精品紀錄片。紀錄片在央視紀錄頻道和各大視頻網站上映,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并多次獲得“金雞獎”“百花獎”“星花獎”“中國紀錄片 十優”“紀錄中國”“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等獎項。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