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治療實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76428
- 條形碼:9787500176428 ; 978-7-5001-7642-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心理治療實錄 本書特色
-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長話題,人們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注日益增長,本書能夠為家長和教師提供指引
-案例豐富,針對青少年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心理問題進行分析
-專業解讀,中西醫結合,全面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
-作者背景深厚,作者是中宣部特聘心理學專家,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的臨床研究、診斷和治療工作及心理學教學
青少年心理治療實錄 內容簡介
青春期的孩子面臨著心理發育與生理發育不能協調發展的沖突,同時又要面對一系列嶄新的人生課題,如性意識覺醒、學業壓力、同伴壓力、自我概念初步建立、外界壓力陡增等。他們很容易出現自我中心、思維偏倚、自我概念混亂、情緒波動、行為出格等心理問題,表現出輕微情緒失調(如敏感多疑、焦慮緊張等),或抑郁、焦慮等神經癥癥候,嚴重時會出現哭笑無常、自語、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資深心理治療專家銀子將傳統醫學創新性地應用于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治療中,在本書中,她從青春期常出現的抑郁癥、廣泛性焦慮、考前焦慮、社交焦慮、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網絡成癮等病癥入手,通過詳細的案例解讀,從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層面進行深入分析,向讀者闡述其治療理論及治療過程,讓醫者和家長以更寬廣的角度探討如何呵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少年心理治療實錄 目錄
**章 抑郁癥
個案實錄:與自己和解
16 歲的依依沉迷于網絡,抵觸學習,考試成績直線下降,嚴重厭學并 導致休學。她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和父母交流,從早到晚上網聊天、 逛論壇、打游戲,作息完全紊亂,并出現情緒障礙。
治療記錄
從心身的無序到有序:喚醒虛弱的身體,減弱軀體癥狀,中斷大腦思維
發現抑郁的原始痛點:破積郁,疏通身體通道,去濁存清,排淤生新
開心竅通心脈:利用經絡傳導理論,循經而行,從而產生松弛感,排痰濕,釋放消極情緒
療愈課堂
早發現早干預
看見青春期抑郁警覺信號
關注抑郁患者的行為,使他保持活躍
平衡身心,學會取舍
男孩與女孩區別對待
睡眠是學習與情緒的開關
自我療愈的妙招
第二章 焦慮癥
廣泛性焦慮
個案實錄:“撒謊精,你出來 ! 你孫爺爺在此 !”
14 歲的鳴鳴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現在的她經常和媽媽、姥姥產生沖突,發生爭吵,并嚴重厭學。她經常出現眩暈,對聲音非常敏感,容易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治療記錄
覺察就是改變:減少內心的阻抗,在不知不覺中表露自己的真實心理
補償親密需求,塑造溫情與尊重: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共度美好時光
焦慮是個“撒謊精”:只要身體感覺不好,就把“撒謊精”叫出來,用積極行為代替消極循環的擔憂
假裝害怕已成事實:走出預期模式,走出自動模式,指出這個問題應該由他自己解決
考前焦慮
個案實錄:一進考場我就發蒙,我想學音樂!
17 歲的晶晶,父母都是事業成功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為女兒規劃了“精英路線”,希望女兒按他們的期待成長。但晶晶出現了嚴重的考前焦慮,一到考場便無法集中注意力,出現耳鳴、手臂刺痛、手抖,甚至犯困,看不進考題也無法思考。
治療記錄
父親在孩子的教養上長期缺席:自戀的父親缺乏共情能力及同理心,感知不到孩子的情緒,孩子強大的自主性對他來說是一種冒犯和輕慢
安裝情緒開關:關注孩子的情緒,激發其正面情緒體驗,化解消極情緒
穩定心神,頭腦清明:拉膀胱肌,開生機,讓病機自然關閉
社交焦慮
個案實錄:名牌大學為什么留不住你
18 歲的仁仁如愿以償考上了一所“985”大學。在陌生的大學校園中, 他極度恐懼——他不想和同學交往,不敢跟任何人接觸,把自己封閉起來,*終因無法適應集體生活退了學。
治療記錄
愛,需要學習:父親歸位,通過父子連接,才能讓孩子和這個世界連接起來,從家庭的父性功能中獲得力量
學會斷念,促進性健康:對于青少年的性教育,我們應該集中于生命力、創造力和愛
勞動才能成為男子漢:家務活意味著習慣、勤力、對家庭的責任心
安靜的力量:安靜是一種能力,可以善加利用
療愈課堂
焦慮從哪里來——不斷上映自己被瘋狗追逐的畫面
如何識別焦慮癥——生理、認知、行為三大特點
逃避焦慮會帶來更多焦慮
父母的焦慮管理
無效應對焦慮的方式:安慰、忽略、建議
直面焦慮的練習方法
不再憋氣
穩定心神
第三章 進食障礙
個案實錄:愛的呼喚
16 歲的思思出現了暴食且無法自制的問題。她從小被寄養在奶奶家,初三時喜歡一個男生,但男生嫌她胖拒絕了她,從此她開始暴飲暴食,之后催吐,導致面部浮腫、牙齒齲壞、腮腺腫大、月經失調。
治療記錄
講故事,愛上自己的腮腺:讓孩子對治療記錄感興趣,積極參與,這有利于持續的行為改變
嘴不想閑著,怎么辦:經常運動舌體,保持唾液腺的旺盛分泌
填補心靈的空虛:暴食是生命中的創傷造成的,解決深層的情感問題,才是康復的重點
獲得生活掌控感:找一件自己喜歡或是有意義的事,全力以赴去做,重新找到力量
療愈課堂
家庭與進食障礙的關系
暴食是一種成癮行為
警惕被媒體套路的體貌焦慮
不要隨意給自己貼標簽
專氣致柔,體驗每一口滋味
第四章 精神分裂癥
個案實錄:從學霸到瘋子
海海從初三開始出現幻聽,憑空聽見有人在辱罵和蔑視自己,失眠,話少,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退學,同時不得不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控制。現在的他神情呆滯、衣著邋遢、身體肥胖,依然有幻聽并伴有肌肉刻板性抖動等癥狀。
治療記錄
觸診查體:許多精神障礙其實是生理疾病,并伴有生理上的種種不適
與內心的“嘮叨鬼”和解:如果對自己的評價能夠更積極,負面的幻聽內容就不能涌入大腦
千萬不能無所事事:在癥狀緩解時,一定要承擔一些分內之事,不能無所事事,脫離生活和社會本身
療愈課堂
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特殊性
精神分裂癥的前兆
精神分裂癥的成因
聘請心理醫生做長期管理
增強療愈信心
重視患者的感覺
保持對自己的覺察
腸腦同治,通腑通瘀
第五章 雙相情感障礙
個案實錄:不想放手的媽媽
楊楊的父母在她 12 歲時離異,她和母親生活。高一時,她因為人際和學業問題開始厭學,并和母親發生嚴重沖突,直至輟學。之后母親為她安排了工作,但經常對楊楊施行家暴,并監控她所有的行為。17歲的楊楊出現了自傷及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
治療記錄
身體成為病痛的劇場:心理癥狀的軀體化就是心理沖突在身體上的表現,要直面疾病,認真傾聽身體的訴求,放下對疾病的怒氣和排斥
把脈脫敏:通過學習訓練,強化―弱化―脫敏,從而將對正常刺激習得的過度敏感反應改變為正常反應
輸入健康編碼:通經活絡,開竅泄熱,在日常生活中悟出自己的生活規律與身體變化,感受其間細微的關聯
轉移生活目標:要把對物質的狂熱追求,轉移到健康和現實生活的目標上
找到新的生活方向:廣泛閱讀,打開自然科學的思維空間,把視野轉向廣袤的自然空間
讓內在的“英雄”和“狗熊”和解:在自傲與自卑之間找到平衡點,了解自己的生命、情感和家庭史,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療愈課堂
了解雙相情感障礙
躁狂發作時的表現
腦結構的異質性
針灸治療記錄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
活化大腦的方法
第六章 網絡成癮
個案實錄:怎樣才能讓你們在乎我!
凡凡的父母在她小學三年級時便離開老家去北京打工,凡凡也成了留守兒童。之后,父母離異,16歲的凡凡擔心他們各自有了新生活后便不再關心她,于是情緒低落,整日沉迷于手機游戲之中。父母立即進行干涉和管教,但凡凡用離家出走等方式進行抵抗。親子矛盾不斷升級。
治療記錄
網癮給孩子帶來成長的新希望: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后,從漠不關心到真正開始為孩子著急。孩子的行為成功引發了父母的焦慮,把控了父母的行動和情緒
開啟新的生活狀態:父母要為孩子出現的教養問題負責,承擔家庭的責任,在不放棄追求幸福的同時,用耐心給予孩子穩定的關懷,幫助孩子覺察感受,并做出新的選擇
偷錢買游戲道具源于情感幻滅:“偷”的欲望不是對物質的欲望,而是對父母之愛的欲望。偷盜行為是孩子對情感幻滅的發泄,是不斷尋找父母之愛的過程
訂立家庭電子產品使用協議:在父母的幫助下,設定網絡邊界,制定上網規則,保護自身安全
練習太極拳,重置大腦:出拳發聲就是在抒發內在情感,發泄情緒,激發陽氣,長志氣,激發積極愉快的精神體驗
療愈課堂
迎接新時代下的電子教養
不同年齡段的電子教養
網絡沉迷的征兆
易成癮人群
預防網癮的重要階段
展開全部
青少年心理治療實錄 作者簡介
銀子
心理學研究型和實戰派學者、作家
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專家
網癮癥臨床和心理治療專家
中宣部特聘心理學專家
文化和旅游部特聘心理學專家
北京市衛健委特聘心理學專家
中國傳媒大學特聘心理學教授銀子
心理學研究型和實戰派學者、作家
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專家
網癮癥臨床和心理治療專家
中宣部特聘心理學專家
文化和旅游部特聘心理學專家
北京市衛健委特聘心理學專家
中國傳媒大學特聘心理學教授
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的臨床研究、診斷和治療工作及心理學教學,并參加多項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衛健委等部門的相關專業和領域的研究、探索、論證、評估、監管等工作,對我國網絡文化領域的相關政策產生了智庫性影響。
師承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原院長、國醫大師程莘農第三代傳人楊金洪先生,得益于傳統醫學的熏陶,能夠多維度看待人體生命工程學,開啟了心身一體化治療的新路徑。
創新性地將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經絡、針灸等理論與實踐和西方現代心理學跨學科整合研究,用于臨床心理的診斷與治療,療效頗佳。
筆耕十年,著述豐富,目前已出版《愛養》《斷癮》《呵護云端的孩子》等九部心理學、心理治療方面的著作。致力于心理學的普及、心身和諧、生命和諧的研究,照亮更多家庭和心身困頓者的心靈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