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唐納兄妹(羅伯特·瓦爾澤作品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85207
- 條形碼:9787020185207 ; 978-7-02-018520-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納兄妹(羅伯特·瓦爾澤作品系列) 本書特色
“我熱愛危險、深不可測、懸而未決以及無法控制的東西” 卡夫卡、黑塞、穆齊爾、本雅明、桑塔格、威廉·加斯、庫切、塞巴爾德鐘愛的傳奇作家,“戴著市民面具的ZUI卑微的失敗專家”“溫順的流浪漢和偉大的無用人”羅伯特·瓦爾澤“柏林三部曲”1:無所事事者之書; 一部為世間無所事事之人正名之作:他是一個對一切事物都嗤之以鼻的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所事事之人——他知道如何窮盡全部的愛意編織如植物一般快樂的天性; 德語直譯全新譯本,獨家收錄3篇《唐納兄妹》罕見佚文 卡夫卡等多位名家的小說評論; 弗朗茨·卡夫卡如是評論《唐納兄妹》:“這位現代版的無用之人輕裝上陣,目光坦誠而又堅定地漫游于這個世界之間。*終他一事無成,只換來讀者一悅。” 瓦爾澤寫的是那些歷經瘋狂的人物,如果要把他們身上那些令人喜悅和叫人害怕的東西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他們都被治愈了。——瓦爾特·本雅明 羅伯特·瓦爾澤作為作家的特殊之處在于,他從不透露他的動機。他是所有作家中把自己隱藏得*好的一位。他總是活得挺好,總是對一切著迷。但他的狂熱是冰冷的,因為它把他的一部分人格給忽略了,因此,這種狂熱也是陰森的。對他來說,一切都成了外在的自然,而對他身上*本原的,也就是藏匿在內心*深處的恐懼,他卻終生一字不提。直到后來,才有了一點聲音,這些聲音好像是為了所有被他隱瞞的東西而前來找他尋仇。他的寫作就是一種不斷隱瞞恐懼的嘗試。——埃利亞斯·卡內蒂 羅伯特·瓦爾澤以*溫和的方式把自己帶入這個游戲:讓世界在他身上擱淺,然后他來描寫它破散時的色彩。 ——馬丁·瓦爾澤
唐納兄妹(羅伯特·瓦爾澤作品系列)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不用敵意的尖銳,只用勝利的微笑與我們身上所有的庸俗主義做斗爭的書。 西蒙?唐納,一個極具詩人氣質的無業年輕人。我們用*為活躍的情感跟隨他踏上一段多姿多彩的旅程。他的生活并不安穩,但輕松愉快。他成夜成夜地奔走在偏僻的鄉間大道上。他時而成為售書員,時而當起仆人,時而又變身為寫字員,然后他又變得無所事事,但他總能在任何情況中找到*讓人舒適的方面。他是一個值得羨慕的人——陽光直射他內心之中;他是一個對一切事物都嗤之以鼻的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所事事之人——他知道如何窮盡全部的愛意編織如植物一般快樂的天性。
唐納兄妹(羅伯特·瓦爾澤作品系列) 目錄
唐納兄妹(羅伯特·瓦爾澤作品系列) 相關資料
瓦爾澤寫的是那些歷經瘋狂的人物,如果要把他們身上那些令人喜悅和叫人害怕的東西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他們都被治愈了。——瓦爾特·本雅明 羅伯特·瓦爾澤作為作家的特殊之處在于,他從不透露他的動機。他是所有作家中把自己隱藏得最好的一位。他總是活得挺好,總是對一切著迷。但他的狂熱是冰冷的,因為它把他的一部分人格給忽略了,因此,這種狂熱也是陰森的。對他來說,一切都成了外在的自然,而對他身上最本原的,也就是藏匿在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他卻終生一字不提。直到后來,才有了一點聲音,這些聲音好像是為了所有被他隱瞞的東西而前來找他尋仇。他的寫作就是一種不斷隱瞞恐懼的嘗試。——埃利亞斯·卡內蒂 羅伯特·瓦爾澤以最溫和的方式把自己帶入這個游戲:讓世界在他身上擱淺,然后他來描寫它破散時的色彩。 ——馬丁·瓦爾澤 這本難忘之書是用一種奇特的、兼具極大確定性與藝術性的語言寫成的。在瓦爾澤同時代人當中,瑞士沒有第二人能夠寫出如此優美,同時又如此具有瑞士色彩的德語。——赫爾曼·黑塞 瓦爾澤的小說充滿了同情心:他意識到了生命的生物性,也意識到我們將與悲傷為伴。他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令人心碎的作家。——蘇珊·桑塔格 一個對微小事物具有超凡洞察力的作家。——W.G. 塞巴爾德 瓦爾澤創作藝術的道德內核是一種對權力、對統治的拒斥……瓦爾澤的美德可以媲美最自然、最文明的藝術。他是一位真正美好、令人心碎的作家。 ——蘇珊·桑塔格 如果世界上多出十萬名羅伯特·瓦爾澤的讀者,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赫爾曼·黑塞
唐納兄妹(羅伯特·瓦爾澤作品系列) 作者簡介
“沒有人有權利在我面前表現出一副認識我的樣子。”
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
“瓦爾澤于1878年4月15日出生于伯爾尼州的比爾,是八個孩子中的倒數第二個,上學上到十四歲,此后在銀行當學徒,十七歲離家,住在巴塞爾的時候,在馮·史拜耳公司工作,在斯圖加特的時候,他在德國出版聯盟找到了一份差事。經歷了斯圖加特的一年后,他徒步經蒂賓根、赫辛根、沙夫豪森等地去蘇黎世,在那兒干了一陣子保險,又干了一陣子銀行的工作,在外希爾住過,也在蘇黎世山上住過,還寫詩,必須說明的是,他不是利用業余時間寫作,為了寫作,他總是先辭掉工作,因為他相信藝術是偉大的東西。”(引自瓦爾澤自撰生平)
1898年,在文學評論家約瑟夫·維克托·維德曼、作家弗朗茨·布萊等人的提攜下,時年二十歲的瓦爾澤開始發表作品。“沒有人有權利在我面前表現出一副認識我的樣子。”
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
“瓦爾澤于1878年4月15日出生于伯爾尼州的比爾,是八個孩子中的倒數第二個,上學上到十四歲,此后在銀行當學徒,十七歲離家,住在巴塞爾的時候,在馮·史拜耳公司工作,在斯圖加特的時候,他在德國出版聯盟找到了一份差事。經歷了斯圖加特的一年后,他徒步經蒂賓根、赫辛根、沙夫豪森等地去蘇黎世,在那兒干了一陣子保險,又干了一陣子銀行的工作,在外希爾住過,也在蘇黎世山上住過,還寫詩,必須說明的是,他不是利用業余時間寫作,為了寫作,他總是先辭掉工作,因為他相信藝術是偉大的東西。”(引自瓦爾澤自撰生平)
1898年,在文學評論家約瑟夫·維克托·維德曼、作家弗朗茨·布萊等人的提攜下,時年二十歲的瓦爾澤開始發表作品。
1903年夏天,他短暫受雇于蘇黎世近郊維登斯維爾市一位工程師兼發明家的工作室,為其擔任助手,這段經歷成為他日后創作長篇小說《助手》的素材。
1904年出版SHOU部作品《弗里茨·考赫的作文簿》。
1905年初,瓦爾澤前往德國柏林參加一個仆人培訓班的培訓,同年秋天起擔任一位德國貴族的仆人達數月之久。這段經歷日后被寫入他的日記體長篇小說《雅各布·馮·貢滕》。
1906年,瓦爾澤再次前往柏林,在秘書文員工作之余開始小說創作,并在隨后三年里相繼出版長篇小說《唐納兄妹》《助手》《雅各布·馮·貢滕》,三者合稱“柏林三部曲”。
1913年,瓦爾澤徒步漫游回到故鄉比爾。隨后“一戰”爆發,他被迫應征入伍,戰后移居伯爾尼。
1916年,瓦爾澤首次將自己的新作和從未出版過的散文結集為《散文集》一書出版。
1917年,散文集《散步》出版。
1929年初,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幻覺和恐懼癥折磨后,瓦爾澤聽從心理醫生建議,住進了伯爾尼的瓦爾道州立精神病院,期間繼續寫作。
1933年,在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后,瓦爾澤被家人強行送往比爾的赫利紹精神病院,終其一生再未離開。他也自此停止寫作。
瓦爾澤一生酷愛獨自散步。1956年圣誕節,他在一次例行雪地散步時突發心肌梗塞辭世,享年78歲。
有生之年,瓦爾澤共創作了七部長篇小說和上千篇的短篇故事、散文作品。除正式發表的作品外,他身后還留下了大量用鉛筆書寫、字跡小到幾乎無法辨識的微型手稿。1985年至2000年間,其中部分手稿被研究者成功辨識并編為六卷本文集《來自鉛筆領域》出版。
“在我周圍總存在著這樣的陰謀,它想把像我這樣的害蟲趕走,一切與自己世界不相稱的東西都要被它優雅而高傲地清除出去。我從不敢硬擠入他們的世界,我甚至連瞄一眼的勇氣都沒有。所以我生活在市民生活的邊緣,這有什么不好呢?”
譯者簡介:
葉輝,羅伯特·瓦爾澤愛好者。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