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考工格物-潤物:全球物的交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104594
- 條形碼:9787574104594 ; 978-7-5741-0459-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考工格物-潤物:全球物的交往 本書特色
物的交往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形式,在馬克思的交往理論體系中,物質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礎與條件,精神交往是物質交往的跨域與突破。同時,物質交往是社會關系以及上層建筑的需要,它能催生新的生產力及其文明空間的諸多革新。在全球范圍內,物的交往是全球史發生的重要紐帶,也是全球史發展的根本基礎。 本書通過絲路上的“物的交往”展現了文明之間“思的流動”,揭示了“物的傳播”本質,推動了全球文明的傳播與互鑒,加速了全球文明進程,也為當代絲路文明發展提供歷史依據與理論支撐。
考工格物-潤物:全球物的交往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全球物的交往視角,基于絲路物質文明交往、絲路制度文明交往、絲路精神文明交往三大層面,圍繞器物、技術、制度、經濟、藝術、文學、宗教七大要素展開研究。物質上絲路器物是中國美學向世界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世界工匠精神或民族精神傳播的物質符號,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技術與文化水平,顯示了中華文明的民族特色、國家身份與世界地位。制度上絲路文明構成人類文明史擁有時空整體性的文化世界,表達了人類各文明的交匯及其精神,昭示絲路是中國向世界輸出文化的橋梁。精神上絲路也是全球文明思想體系建構之路,絲路文明知識體系是人類知識體系生發、交流、融合與互鑒的重要形態。
考工格物-潤物:全球物的交往 目錄
考工格物-潤物:全球物的交往 作者簡介
潘天波,安徽無為人,藝術史博士,中國藝術文化史學者,江蘇師范大學工匠與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央視百家講壇《好物有匠心》主講人,年榜“中版好書”“鳳凰好書”和月榜“中國好書”作者,江蘇南京社會科學普及公益導師,江蘇南京長江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合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多項,在全球藝術史、絲路藝術史、工匠文化、藝術文化傳播等領域作出獨特貢獻。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