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10229
- 條形碼:9787519210229 ; 978-7-5192-1022-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是中公教育為參加教師資格初中歷史考試的考生奉上的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習題集!幫助考生合理、有效地進行考前復習!
本試卷匯集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的研發團隊,仔細研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全面整合歷年考點,細致剖析考試重難點,嚴格按照真題的考查形式和內容編寫5套模擬試卷,幫助考生適應考試答題節奏,掌握解題思路,從容應對考試。
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包含以下內容:
歷年真題:本試卷包括2017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共10套教師資格考試初中歷史真題,幫助考生明確考試的題型、題量變化情況。
模擬試卷:本試卷有5套模擬試卷,其中的題型、題量按照歷年真題形式編寫,配有詳略得當的解析內容,講解言簡意賅,考點突出明確。
歷年真題和模擬試卷的目錄內容如下。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包含以下內容:
歷年真題:本試卷包括2017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共10套教師資格考試初中歷史真題,幫助考生明確考試的題型、題量變化情況。
模擬試卷:本試卷有5套模擬試卷,其中的題型、題量按照歷年真題形式編寫,配有詳略得當的解析內容,講解言簡意賅,考點突出明確。
歷年真題和模擬試卷的目錄內容如下。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卷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卷(一)~(五)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卷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一)~(五)參考答案及解析
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 目錄
目錄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2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7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15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23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31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38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46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55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64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73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一)/2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二)/10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三)/18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四)/26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五)/33
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 相關資料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左傳》記載:“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中“封建親戚”指的是()。
A.禪讓制 B.王位世襲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2.春秋戰國時期,某學派認為“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該學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商鞅認為:“治國能摶民力而壹民務者,強;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鞅所說的“末”指的是()。
A.工商業 B.鑄幣業
C.畜牧業 D.漁業
4.《資治通鑒》記載:“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指的是()。
A.任用李悝變法的魏文侯 B.順應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進諫唐太宗的魏征 D.發兵滅蜀的曹魏權臣司馬昭
5.中國古代賦役制度在唐朝中后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下列史料能夠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左傳》記載:“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中“封建親戚”指的是()。
A.禪讓制 B.王位世襲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2.春秋戰國時期,某學派認為“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該學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商鞅認為:“治國能摶民力而壹民務者,強;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鞅所說的“末”指的是()。
A.工商業 B.鑄幣業
C.畜牧業 D.漁業
4.《資治通鑒》記載:“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指的是()。
A.任用李悝變法的魏文侯 B.順應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進諫唐太宗的魏征 D.發兵滅蜀的曹魏權臣司馬昭
5.中國古代賦役制度在唐朝中后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下列史料能夠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A.“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
B.“凡丁,歲役二旬。若不役,則收其庸,每日三尺”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
D.“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6.余靖在《武溪集·契丹官儀》中記載:“契丹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異服,謂之契丹官,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國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材料反映的職官制度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魏晉的九品中正制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遼朝的南北面官制
7.漢唐時期,北方的肥料技術已趨于完備。唐宋之后,南方的肥料技術有后來居上之勢。明清時期,南方的肥料技術達到了傳統時代的頂峰,并開始輻射到北方地區。這一變化客觀上反映了()。
A.南北方經濟差距比較大 B.古代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C.南方自然條件優于北方 D.北方受長期戰亂的影響
8.“自烏蘇里河口而南,上至興凱湖,兩國以烏蘇里及松阿察二河作為交界。其二河東之地,屬俄羅斯國;二河西屬中國。”這一條款出自()。
A.《尼布楚條約》 B.《璦琿條約》
C.《伊犁條約》 D.《北京條約》
9.在甲午中日戰爭的平壤戰役中,一位清軍將領“見危,血戰捐軀,生氣凜然,臨大節而不可奪”。這位英勇的清軍將領是()。
A.葉志超 B.左寶貴
C.鄧世昌 D.林永升
10.1920年春,北京大學首次招收九名女生,其他學校也紛紛效仿。兩年后,有七所院校招收女生。這說明()。
A.新文化運動推動觀念革新 B.北洋政府重視女性的教育
C.國民革命運動的蓬勃興起 D.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11.1927年召開的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確定實行的革命方針是()。
A.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 B.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C.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 D.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2.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學生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這一史事發生的背景是()。
A.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B.國共合作再次開始
C.日本侵華步步緊逼 D.蔣介石決心抵抗日本
13.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了一根竹竿,上面有山東萊陽農民唐和恩刻下的眾多地名,記錄了他在1948年輾轉山東、安徽、江蘇等省共數千里的支前之路。據此推斷,唐和恩參加的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14.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進行“第二次結合”。下列選項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代表著作是()。
A.《實踐論》 B.《新民主主義論》
C.《論十大關系》 D.《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15.導致下表中我國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農業總產值(單位: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土地改革完成 B.實行農業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 D.推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6.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24426億元,比2015年增長10256億元,穩居世界第二,科技進步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0.2%,若干科研領域在國際上從“跟跑”“并跑”躍升到“領跑”。這表明我國()。
A.開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B.正在大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C.已躋身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 D.基礎科學研究已居世界之首
17.約公元前18世紀,一部法典用楔形文字鐫刻在黑色玄武巖石柱上,其序言和結語主要是宣揚君權神授,頌揚國王的功績,聲稱制定法典是為了社會公正。這部法典產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羅馬
18.“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是西歐中世紀時人們形容城市的一句諺語。下列對西歐中世紀城市理解正確的是()。
①市民是自由人 ②領主不得隨意向市民征稅
③城市擁有自治權 ④城市完全擺脫領主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1687年,首次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第一卷“論物體的運動”中介紹了向心力等內容。該書的作者是()。
A.哥白尼 B.牛頓
C.達爾文 D.愛因斯坦
20.《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這反映了《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是()。
A.嚴格限制王權 B.確立共和政體
C.體現分權制衡原則 D.具有專制主義色彩
21.1901年,美國鋼鐵公司成立。它通過抬高產品價格、提升行業門檻來擠壓中小公司,造成這些公司財務吃緊,然后乘機兼并或收購,最終控制全國鋼產量的65%。美國鋼鐵公司的做法反映了()。
A.國家干預的加強 B.工廠制度的出現
C.壟斷組織的發展 D.市場經濟的衰落
22.1945—1991年,國際上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這表明()。
A.世界殖民體系崩潰 B.霸權主義退出了歷史舞臺
C.美蘇兩極格局瓦解 D.發展中國家經濟成就斐然
23.下圖展示的是九年級《世界歷史》(下冊)第六單元各課的題目,該單元的主題是()。
第20課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第21課冷戰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課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A.兩極格局形成 B.經濟全球化發展
C.“二戰”前后的世界變化 D.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24.如果想找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內容,可以看的史書是()。
A.《周書》 B.《史記》
C.《資政新篇》 D.《新五代史》
25.《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中提出“運用大概念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其目的是()。
①強調知識的記憶性 ②建構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
③避免知識的碎片化 ④拓寬學生認識歷史的視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6.簡述《凡爾賽條約》的主要內容。
27.歷史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借助網絡開展研究性學習?
28.概述學業質量的內涵,并寫出義務教育歷史學業質量標準中的三條要求。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6分,共48分)
29.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酥泄緇岜涓錚迪種謝褡邐按蟾蔥頌剿髁說纜貳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歷史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辛亥革命之后,在這場革命中接受洗禮的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中國人民的偉大覺醒,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點亮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燈塔。
——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問題: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8分)
(2)簡要說明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的原因。(8分)
30.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
某教師在《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課的設計中編繪了下面三幅圖畫。
問題:
(1)指出材料中三幅圖畫存在的問題。(8分)
(2)教師在歷史課的講授中設計和運用圖示應該注意哪些問題?(8分)
31.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師講授達·芬奇的畫作《最后的晚餐》時的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1:
教師:哪位同學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下《最后的晚餐》描繪的主要內容?
學生:《最后的晚餐》主要描繪的是耶穌同他的十二位門徒共進晚餐,向其宣布他們中有人要出賣自己時人物的狀態。
教學片段2:
教師:請同學們看一下課件上的兩幅《最后的晚餐》(一幅為黑白色,一幅為彩色),哪一幅作品更好看?
學生:彩色的《最后的晚餐》更好看。
問題:
(1)結合材料,指出這位教師教學中的不當之處。(8分)
(2)教師在運用藝術作品進行歷史教學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8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2分)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