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數”說南京大屠殺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84419
- 條形碼:9787214284419 ; 978-7-214-28441-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說南京大屠殺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其研究成果汗牛充棟,研究視角也不斷拓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記憶,離不開數字記憶。從其背景南京保衛戰,至其死難人數、難民救濟、尸體掩埋,直至死難者紀念墓碑,無一不是由林林總總的數字所構成。至今已經出版的眾多書籍資料中,均包含著南京保衛戰與南京大屠殺的部分數字記憶,迄今為止,尚無一書,能將南京大屠殺的各類數字記憶集合于一體。本書著眼于填補社會活動與學術研究中的這一空白,得以在有限的篇幅中,將與南京大屠殺的相關數據,即南京大屠殺的數字記憶,以實證性、工具型的方式,濃縮于一書之中。本書收集統計的的數字有:南京大屠殺前11支守軍部隊的參戰、損失、保存人數; 南京大屠殺前進行的27次戰斗;南京大屠殺前犧牲的21名正團級以上指揮官;南京大屠殺中的872次屠殺暴行;南京大屠殺30萬具尸骸的掩埋和處理;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77名軍警;南京淪陷前后的41座難民收容所;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報告與記錄的599件日軍暴行;25座遇難者紀念碑。
“數”說南京大屠殺 目錄
一、第2軍團(含第41師、第48師)
二、第66軍(含第159師、第160師)
三、第71軍(含第87師)
四、第72軍(含第88師)
五、第74軍(含第51師、第58師)
六、第78軍(含第36師)
七、第83軍(含第154師、第156師)
八、教導總隊
九、第103師
十、第112師
十一、憲兵部隊 第二編 南京大屠殺前進行的27次戰斗
一、前哨戰
二、陣地戰
三、突圍戰 第三編 南京大屠殺前犧牲的的21名正團職以上指揮官
一、8名將軍
二、13名副旅長、團長 第四編 南京大屠殺中的872次屠殺暴行
一、160次集體屠殺
二、712次分散屠殺 第五編 南京大屠殺30萬具尸骸的掩埋和處理
一、8家慈善團體對遇難者尸體的收埋
二、8個市民群體對遇難者尸體的收埋
三、165件市民對遇難者尸體收埋的案例
四、6個偽政權機構對遇難者尸體的收埋
五、35宗日軍部隊對遇難者尸體的處理 第六編 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77名軍警
一、52名軍人
二、25名警察 第七編 南京淪陷前后的41座難民收容所
一、安全區內與隸屬于安全區的30座難民收容所
二、安全區外及地點不明的11座難民收容所 第八編 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報告與記錄的599件日軍暴行
一、原件編有序號的470件日軍暴行
(1—470件日軍暴行)
二、原件未編有完整連續序號的129件日軍暴行
(1—129件日軍暴行) 第九編 25座遇難者紀念碑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建立的3座紀念碑
二、1985年后建立的19座公立紀念碑
三、21世紀后建立的3座民間紀念碑
后記
“數”說南京大屠殺 作者簡介
孫宅巍,1940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1962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江蘇省髙端智庫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2000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同年經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民國史研究,獨立完成或主編著作15部,合著20部。發表主要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國家課題并主編專著《南京大屠殺》,該書被評為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書被譯成日文出版,部分內容被譯成英文,收錄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史學論文集《南京1937;紀念與反思》。其他主要著作有《民國史論叢》《南京保衛戰史》《澄清歷史——南京大屠殺研究與思考》《南京大屠殺真相》等。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