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095579
- 條形碼:9787200095579 ; 978-7-200-0955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 內容簡介
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原始的《大儺舞》與《角抵舞》、代的文舞與武舞、代的巫舞與優舞、秦漢時期的舞蹈等
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 前言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福而言,篇福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福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成為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這,明天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一時,但現在已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衣兜里,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 目錄
一 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
二 原始的《大儺舞》與《角抵舞》
三 代的文舞與武舞
四 代的巫舞與優舞
五 秦漢時期的舞蹈
六 南北朝時期的舞蹈
七 南朝的《白纻舞》
八 北朝的《撥頭舞》
九 隋唐時期的舞蹈
十 《胡騰舞》
十一 《踏謠娘舞》
十二 《蘭陵王舞》
十三 《霓裳羽衣舞》
十四 《柘枝舞》
十五 《潑寒胡舞》
十六 《五方獅子舞》
十七 《西河劍器舞》
十八 唐宋舞蹈的演變和宋代的舞蹈
十九 宋代的《柘枝舞》
二十 宋代的《劍器舞》
二十一 中國近代的秧歌舞
二十二 中國近代的《花鼓燈舞》
二十三 中國各民族的地方舞蹈
二十四 中國舞蹈的回顧結
附:插圖說明
后記
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 節選
二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
中國的語說:“手舞足蹈”,舞蹈藝術的產生,初就是由手和足表現出來,而手足的形成,則是與人類的勞動分不開的。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下過這樣的科學論斷:“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和自然界一起就能創造財富,成為一切財富的源泉,勞動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其括舞蹈。在人類由勞動而脫離類人猿的范疇時,人的舞蹈藝術也便開始形成,它隨著人類的勞步步,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各個時代形成各個不同的壯麗的優美的成果。而其所從出的源泉則是勞動。
對于手的藝術,恩格斯又說:“所以,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產物。只是由于勞動,由于和日新月異的動作相適應,由于這樣所引起的肌肉、韌帶以及在更長時間內引起的骨骼的發展遺傳下來,而且由于這些遺傳下來的靈巧性,以愈來愈新的方式運用于新的愈來愈復雜的動作,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在這個基礎上它才能仿憑著魔力似的產生了拉斐爾的、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①讓我們按這個定論加上一句:在這個基礎上,它才能仿憑著魔力似的產生了世界各民族的優美舞蹈。中國勞動人民的舞蹈藝術,便是其中之一。
大家小書:中國舞蹈史話 作者簡介
常任俠(1904-1996),原名家選,字季青,安徽省潁上縣人。詩人、東方藝術史與藝術考學家。幼讀私塾。1922年秋,考入南京美術專門學校。1928年入國,正中央大學文學院。1935年春赴,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大學修,1936年底回國。1938年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第六處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任中英庚款董事會協助藝術考研究員。1945年底赴印度任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教授,1949年3月歸國。主要著作有《民俗藝術考論集》,《中國典藝術》,《東方藝術叢談》、《絲綢之路與西域文化藝術》、《常任俠藝術考論文選集》等,另有合作譯著《東方的文明》、《史》、《中國服飾史研究》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