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修辭學(第四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32098
- 條形碼:9787100232098 ; 978-7-100-23209-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修辭學(第四版) 本書特色
《漢語修辭學》(第四版):提升漢語表達力的“魔法書”準備好玩轉漢語了嗎?
《漢語修辭學》(第四版)將是你的秘密武器!
翻開這本書,你將踏上一段探索漢語無窮魅力的冒險之旅。它就像一本漢語修辭的魔法書,閱讀這本書,你將不斷有新的發現。這里有深入淺出的理論講解、大量有趣的修辭實例,全面覆蓋修辭學的各個方面,使復雜的修辭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它能幫您輕松掌握修辭技巧,使你在聊天、演講或寫作中脫穎而出、技壓群雄。
讓我們一起走進《漢語修辭學》(第四版),一起走進漢語的世界,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漢語修辭學(第四版) 內容簡介
《漢語修辭學》是一部獨具特色的修辭學著作,也是國內修辭學教材中的常青樹。本書以語言學理論為綱,從現實交際活動出發,將理論研究和言語交際實融為有機整體,構建了縝密獨到的修辭學新體系;同時,力求解決表達與理解方面的問題,幫助讀者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漢語修辭學》自**版出版以來,本書一直以其理論創新、科學實用而受到廣泛贊譽,對學術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眾多高校修辭學課程的常備教材,還是報考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的重要參考圖書。
漢語修辭學(第四版) 目錄
**章 修辭學
一 古老而年輕的修辭學
二 修辭
三 修辭術
四 修辭格
五 修辭學
六 修辭學和邏輯學
七 修辭學和語法學
八 修辭學和闡釋學
九 修辭的零度與偏離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漢語修辭學
一 古老而年輕的漢語修辭學
二 漢語修辭學
三 漢語修辭學和中國修辭學
四 漢字文化圈
五 觀察法
六 比較法
七 歸納法和演繹法
八 方法與方法論
九 修辭學教學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交際的矛盾和修辭的原則
一 交際的矛盾
二 語言和言語與思維和思想
三 四個世界
四 自我和對象
五 語境
六 話題和前提
七 誠信
八 得體
九 全局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意義
一 語言義和言語義
二 同形異義
三 同義異形
四 社會文化義
五 聯想義和暗示義
六 語流義和情景義
七 模糊義和模糊話語
八 顯性義和潛性義
九 表達義和接受義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同義手段和語言變體
一 同義手段的定義
二 語言的同義手段和言語的同義手段
三 顯性的同義手段和潛性的同義手段
四 同義手段的選擇
五 語言變體與語言變體的選擇
六 地域變體
七 社會變體
八 言文變體
九 文學語言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語音
一 語音與表達效果
二 韻母與韻腳
三 聲調與平仄
四 音節
五 節拍
六 象聲詞和聯綿詞
七 襯詞和疊音詞
八 諧音
九 語音句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 結構
一 句法結構
二 句法結構和語義關系
三 同義結構和多義結構
四 并列結構
五 偏正結構
六 詞序
七 語序
八 插入
九 銜接與反銜接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句子
一 句子
二 常規句和超常句
三 主語和謂語
四 主語和賓語與定語
五 動詞謂語
六 狀語 :近狀語和遠狀語
七 長句和短句
八 整句和散句
九 句際關系
十 縱式結構和橫式結構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九章 比喻
一 比喻
二 相似點
三 明喻和暗喻
四 借喻和代語
五 倒喻和互喻與反喻和較喻
六 疑喻和迂喻與曲喻
七 博喻和連鎖喻
八 比喻的審美功能和認識功能
九 比喻的色彩差
十 以花喻人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章 聯系
一 語言的聯系美
二 比擬
三 借代
四 禁忌與婉曲
五 反語
六 拈連
七 移就
八 轉類
九 仿擬
十 引用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章 均衡
一 語言的均衡美
二 對偶和對聯
三 對照
四 排比
五 遞進
六 頂針
七 回環
八 互文
九 列舉分承
十 均衡的局限與超越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二章 側重
一 語言的側重美
二 夸張
三 反復
四 同語
五 映襯
六 撇語
七 抑揚
八 問語
九 類聚語
十 名詞語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三章 變化
一 語言的變化美
二 視點
三 雙關
四 析字和析詞
五 返源和顧名思義
六 擬誤和謬語
七 頓跌
八 相反相成
九 藏詞與歇后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四章 語體
一 語體與修辭
二 公文語體
三 學術語體
四 傳媒語體
五 文藝語體
六 平常詞語藝術化
七 人物語言個性化
八 詩歌語言
九 散文語言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五章 風格
一 語言風格
二 表現風格的類型
三 藻麗風格
四 平實風格
五 明快風格
六 含蓄風格
七 繁豐風格
八 簡潔風格
九 典雅風格
十 通俗風格
十一 風格的鑒賞與培養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第十六章 在廣闊的修辭的田野上
一 投桃報李
二 空城計
三 身態語和服飾語
四 鑲嵌
五 圖示
六 象征符號
七 比擬行事
八 符號和符號學
九 符號修辭學
十 手機修辭大世界
十一 真話和假話與美言和善言
十二 修辭辯證法
十三 多種多樣的修辭學
小 結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后 記
展開全部
漢語修辭學(第四版) 作者簡介
王希杰(1940—2022),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語言學家、理論修辭學家。師從著名語言學家方光燾、錢玄等。畢生致力于現代漢語和語言學,特別是漢語修辭學的教學與研究,在理論語言學、現代修辭學、語法學、詞匯學、語義學等領域卓有成就。曾參與創建中國修辭學會,并擔任第一任秘書長。出版有《漢語修辭學》《修辭學新論》《修辭學通論》《修辭學導論》《數詞、量詞、代詞》《顯性語言與潛性語言》《漢語詞匯學》《這就是漢語》《語林漫步》《語言的美和美的言語》《王希杰語言隨筆集》等專著,主編有《方光燾語言學論文集》《漢語修辭和文化論集》《修辭文匯》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