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越南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9319
- 條形碼:9787100229319 ; 978-7-100-22931-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越南通史 本書特色
本書榮獲2015 年首屆“姚楠翻譯獎”二等獎,是首次用現代越南文字寫成的一部越南通史,在越南史學上具有劃時代之意義少山(越南文學批評家):…… 行文古雅勁峭,語言清晰豐富,次序分明,概括曲間幽微,這是《越南通史》突出的優點。我斷言在陳先生之后肯定有更多優秀的史家出現,然而現在我認為這部《越南通史》當無出其右者。(1933年)武玉潘(越南學者):雖稱“略”,但卻是記述我國各歷史時期的完備史事,是價值很高的書籍。(1942年)李文雄(越南華人學者):(1946年)經大眾評議,《《越南通史》竟壓倒《金云翹傳》而膺冠軍,其為人重視至如何程度可知矣。(1948年)陳文宣(前南越宣傳部長):(《越南通史》為)無可比擬之作,(其問世使作者)躋于越南史學家、博學家**流人物之林。(1954年)陳輝燎(越南史學家):(《越南通史》是)**次世界大戰后的法屬時期*為流行通用的史書。而且直到今天,仍未被完全淘汰。因此,它的作用和影響非同小可。許多人在苦心孤詣地批判它的時候,卻不得不使用它,因為沒有別的堪與匹敵的史書可以代替它。(1955年)陳荊和(華人史學家, 香港中文、 創價等大學教授):此書是以客觀之立場,可以信賴之史實,用越南文字寫成的*早之越南通史,在越南史學上具有劃時代之意義……徹底究明東西文化之真髓,以合理主義,實證主義之方法,整理民族之精神遺產,構筑越南現代文化之基礎。(1987年)戴可來(鄭州大學教授):(《越南通史》)簡明扼要,用不多的文字為兩千多年的越南歷史勾勒出一個基本輪廓;史料翔實,內容豐富;重客觀敘述,少有空論 。(1992年)帕特麗夏·佩麗 (Patricia Pelley)(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副教授):該書系“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 (landmark text)……對(越南)歷史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的綜合提煉”。(2002年)陳文正(越南文史學者):因為敘述歷史的科學性以及作者的才華,迄今為止,仍無哪部著作可以和《越南通史》相提并論。 (2015年)葉少飛(云南紅河學院副教授):(《越南通史》系)越南近代史學的奠基之作,對越南史學的發展和越南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倘若回到二十世紀初的歷史場景,以新材料、新觀點、新方法、新理論來衡量《越南通史》這部越南近代史學的奠基之作,則必然被其內容與思想所震撼與打動。陳仲金的《越南通史》將王朝史學提升為越南民族國家史學,獨立、自由、文明、進化的觀念影響了數代越南人,全書體現的越南國家和越南民族的理念成為越南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基石。(2019年)
越南通史 內容簡介
陳仲金的《越南通史》是**部以拉丁國語字寫作、使用新史學方法編撰的通史。陳仲金在負責《東洋雜志》的“學科”欄目時,撰寫了小學階段的“南史”篇章,從1914 年3 月第43 期開始連載,1917 年結集為《初學安南史略》(S? h?c An Nam s? l??c)。1919 年10月陳仲金在河內作序,1920年改名《越南通史》出版,該書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是陳仲金在越南史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出版至今,一直被視為文獻可征、風格鮮明的信史,是越南史學名著。《越南通史》規模宏大,煌煌六百頁,堪稱鴻篇巨制,起自上古傳說時期的鴻龐氏(公元前2879—前258年),訖于20世紀初法屬殖民時期的1902 年。全書內容精煉而有系統,詳略得當,主要歷史細節均未遺漏。在1949年第3次修訂版的*后,作者增加了一份只有一頁多的簡短“暫語” ,簡略提及了1945年保大退位并移交政權給越盟政府期間越南抗法運動的事。《越南通史》的“新”并非因其是**部用國語字寫成的通史, 更重要的是作者是首位參考西方史學的科學性和優選性的學者, 克服了中國傳統編年體史書敘事零亂、結構松散的缺點。將越南歷史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分為相對客觀的五個歷史時期,前后相因,將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編撰為有機整體。此外,封建時代的史臣只關注帝王將相、皇后官僚的行動,以及王權爭霸之事,“國史”幾乎是權貴階層的“家史”,接近缺少人民生活面貌的記載。與封建時代史臣不同的是,《越南通史》除了記述這些內容,還開始注意到與人民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史事,如學習科舉、錢幣、度量、稅收、法律、社會、風俗、信仰等等,將關于人民的歷史寫入書中。
越南通史 目錄
越南通史 作者簡介
陳仲金(Tr?n Tr?ng Kim,1882—1953),譯者戴可來先生原來譯作“陳重金”,雖有爭議,但一直沒有明確的資料證明,所以已經出版的兩個版本(1992年版、2020年12月版)均用“陳重金”。在漢譯名著版《越南通史》出版之前,受譯者臨終委托負責《越南通史》漢譯本出版事宜的孫來臣教授發來相關資料和文章初稿,切實證明了譯為“陳仲金”更合適,所以這一版本汲取學術研究的更新成果,對譯者名做此修訂。陳仲金,越南河靜省人, 1903年畢業于通用語言學校(Ecole des Interprètes)。1906年前往法國,1911年從法國默倫師范學校畢業回國,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并開始其撰述生涯。陳仲金是越南傳統向近代文化轉變的重要人物,著作等身,除《越南通史》之外,還著有《儒教》、《佛錄》、《王陽明》、《從前的佛教與當今的佛教》等著作。他長期在教育界任職,是“開智進德會”的文學部副部長,編撰了《初學倫理》、《師范科要略》、《國文教科書》、《越南文范》等教科書。1945年5月陳仲金出任保大政府內閣首相,8月即辭職。有回憶錄《見聞錄:身處風塵中》傳世。 戴可來(1935-2015),漢族,河南鎮平人,教授,著名越南史專家。1959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任教于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從事民族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76年調入鄭州大學,主要從事越南史、中越關系史、亞洲民族志、中國少數民族概況、世界古代史、中世紀史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歷任歷史系主任、文博學院名譽院長、越南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主編、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理事、中國太平洋歷史學會理事、河南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社聯)副主席、河南省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等職。主要著述有《評越南有關西、南沙群島歸屬問題的兩個白皮書》、《南沙群島史地研究》、《越南古籍中“黃沙”、“長沙”不是我國的西、南沙群島》,譯著包括《越南歷代疆域》、《越南通史》、《越南歷史上的幾次戰略決戰》,主編《撒拉族簡史》,參編《世界歷史辭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