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唐魯孫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補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225985
- 條形碼:9787222225985 ; 978-7-222-22598-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魯孫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補版) 本書特色
★“饞人說饞”的飲饌傳奇,老北京人的莼鱸之思:“中華談吃**人”帶你領略 “舌尖上的民國史”——“他用他一生的際遇,寫出了人生中種種的回不去,卻成就了一席民國盛宴,一部有滋味的民國史。”(王家衛)七十年代初,文壇突然出了一位新進的老作家。一九七二年臺灣《聯合報》副刊發表的一篇充滿“京味兒”的《吃在北平》,不僅引起老北京的莼鱸之思,海內外亦一時傳誦。 唐魯孫對吃有這么濃厚的興趣,又那么執著,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字,就是“饞”。唐魯孫說:“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別人也稱我饞人。所以把以往吃過的旨酒名饌,寫點出來,也就足夠自娛娛人的了。”梁實秋先生讀了唐魯孫*初結集的《中國吃》,寫文章說:“中國人饞,也許北京人比較起來更饞。”唐魯孫的響應是:“在下忝為中國人,又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可以夠得上饞中之饞了。”饞是他寫作的動力。他寫的一系列談吃的文章,可謂之“饞人說饞”。 不過,唐魯孫的饞,不是普通的饞,其來有自。唐魯孫是世澤名門之后,世宦家族飲食服制皆有定規,隨便不得。他家以蛋炒飯與青椒炒牛肉絲試家廚,合則錄用,且各有所司。小至家常吃的打鹵面也不能馬虎,要鹵不澥湯,才算及格;吃面必須面一挑起就往嘴里送,筷子不翻動,一翻鹵就澥了。這是唐魯孫自小培植出饞嘴的環境。(逯耀東) ★*當代的美食觀念+老派人的自我修養:真正的美食是沒有階級的——“人不分南北,菜一樣東西。”1.雖為王孫貴胄,但唐魯孫并不推崇窮奢極欲胡吃海喝,而是珍惜糧食,取其本味,豐儉由人:“我們講求飲饌,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在*經濟實惠原則之下,變粗糲為珍肴,不但是色、香、味三者俱備,而且有充分均衡的營養。至于一飯千金、一席數萬金的華筵盛饌,窮奢極欲地揮霍浪費,那就不足為訓了。”2.雖生在北平,但唐魯孫自認是“東西南北之人”,兼容并蓄,而非獨沽一味,既無國族、地域之藩籬,亦無食材貴賤之分別,適口充腸就是*好的美食:“舍下雖然是北平的老住戶,可是先世宦游江浙兩廣,遠及云貴川,踵武至圣先師,成了東西南北之人。就是飲食方面,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不東不西,不南不北,變成雜合菜的口味啦。”在他的筆下,既有精益求精的譚家菜,也有三分錢一大碗的羊雜湯;既有老北京的八大樓,也有瀛寰飯店的法式紅酒燜蝸牛、泰國街頭的小吃、土耳其的香煙、加州的迪士尼樂園……
唐魯孫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補版) 內容簡介
魯孫賦性開朗,虛衷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交游極廣,且經歷過多種事業;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歷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高陽)他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地寫出來,正好填補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手資料。(逯耀東)然而,我更喜歡他美食之外的閑筆,講人生閱歷,講世事滄桑,講故土鄉愁……靜水深流,天光云影,是另一番開闊和蒼涼。(陳曉卿)他用他一生的際遇,寫出了人生中種種的回不去,卻成就了一席民國盛宴,一部有滋味的民國史。(王家衛) 1973年至1985年間,在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報刊雜志的邀請之下,唐魯孫筆耕逾百萬字,按發表順序先后結集為十二冊,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理想國于2004年推出簡體版“唐魯孫作品集”,并于2013年、2017年兩次再版。本次新版為第四版,主要調整如下: 一、增補舊版遺漏文章,按照主題梳理全部篇目,輯為《天下味》與《南北看》兩部。《天下味》以談吃為主,分為“吃在北平”“吃在南北”“吃在臺灣”“海外余香”“私家食譜”“煙酒茶糖”六輯,共四冊;《南北看》以風俗掌故為主,兼憶故人舊地,分為“少年好弄”“市井風俗”“歲時風物”“掌故逸聞”“曲藝影視”“懷往憶舊”六輯,共五冊。 二、收錄唐光熹(唐魯孫次子)所作家族回憶錄《粉子胡同老志家》部分章節、唐魯孫親撰《祖先生平事略》與《家族世系表》、早年珍貴影像、數篇其他副刊作者呼應文章,以呈現唐魯孫的身世、經歷與創作環境。 編輯過程中,為優選限度保留文章原貌,除錄入錯誤外,俗語、方言、譯名、異體字等均依作者習慣保留,不做規范化處理;相鄰篇目或有部分內容重復,因講述方式有所差異,故并未刪節;文中引文多為憑記憶復述,具體字句與原文或有出入,不影響原意者亦未更正,必要時以腳注形式進行說明。 此外,本書腳注均為編者所加,由于水平所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唐魯孫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補版) 目錄
唐魯孫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補版) 作者簡介
唐魯孫,一九〇八年九月十日生于北平,滿族鑲紅旗后裔,原姓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魯孫。其曾祖長善,字樂初,官至廣東將軍。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二女并選入宮侍光緒,為珍妃、瑾妃。 唐魯孫七八歲時進宮向瑾太妃叩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因父親早逝,十六七歲便頂門立戶,交際應酬。于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畢業后,任職于財稅機構,后以弱冠之年只身外出謀職,先后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一九四六年隨張柳丞先生赴臺,任煙酒公賣局秘書,后歷任松山、嘉義、屏東等煙葉廠廠長。一九八五年在臺病逝,享年七十七歲。 唐魯孫年輕時游宦全國,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平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了然,作為民俗學家,其寫作“和《清明上河圖》有相同的價值”;加之出身貴胄,常出入宮廷,習于品味家廚奇珍,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閑暇時對各類美食揣摩鉆研,改良創新,又有美食家之名,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一九七三年退休后,以民俗、美食為基調進行創作,凡百萬字,內容豐富,自成一格,允為一代散文大家,“可以當作《洛陽伽藍記》看,比照《東京夢華錄》來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