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91915
- 條形碼:9787509691915 ; 978-7-5096-9191-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 內容簡介
新時代,推進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金融部門的內在體現,金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金融功能與金融效率,不同的金融結構安排在動員儲蓄、分散風險和配置資源等方面各具優劣,進而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經濟表現。縱觀世界金融發展史,隨著經濟增長水平的提高,各國金融結構變遷均呈現由“銀行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的路徑轉變。那么,市場導向型金融結構是否比銀行導向型金融結構具有更優效率的結構安排?如何優化與調整一國的金融結構,才能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成為學者高度關注且尚未達成共識的問題。當前我國金融體系服務供給與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的不匹配、不平衡,是引發市場風險加劇與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依據前文的理論邏輯、實證分析,要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發展,需推動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即在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要構建與之匹配的金融體系結構框架。本文通過系統梳理與總結美國、日本與德國的發展經驗與教訓,提出針對我國金融改革的相關政策建議:一方面要注重“宏-中-微”層面的結構優化,保障實體經濟“穩增長”;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法律與監管體系,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 目錄
金融結構演變與實體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 作者簡介
郭貝貝,管理學博士,畢業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管理專業,現就職于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助理研究員,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市委黨校基地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政府經濟管理、宏觀金融、國際貿易領域。近5年,在《當代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改革》《湖南社會科學》《金融與經濟》《理論視野》《學習與探索》《經濟問題探索》《江蘇行政學院學報》《天津日報》《中國經濟時報》等quan威報紙和核心期刊等公開發表文章30余篇,累計引用次數達70多次。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調研課題等省部級課題2項,主持天津市廳局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與重點項目、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課題以及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等10余項。以主要執筆人向黨中央、國務院、天津市委市政府遞交內參及研究報告6篇,獲得主要市領導的肯定性批示,為政府決策與管理實踐提供了重大支持。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