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貨幣論(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16506
- 條形碼:9787100016506 ; 978-7-100-01650-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貨幣論(下卷) 內容簡介
《貨幣論》的全部目的在于,考察如何維持物價水平的穩定和經濟的均衡,如何維持投資與儲蓄之間的相等,如何促使市場利率與自然利率相一致。具體建議是實行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管理,操縱并調節利率去影響投資率,使投資與儲蓄相等,并保持穩定,從而達到價格穩定與經濟均衡的戰略目的。我們可以說,《貨幣論》是一部物價決定理論:以物價穩定為軸心,對影響物價波動之各種因素進行理論上和政策上的探索和分析。
貨幣論(下卷) 目錄
第五篇 貨幣因素及其變動
第二十二章 貨幣的應用理論
第二十三章 儲蓄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例
一 大不例顛
二 美國
三 其他國家
第二十四章 流通速度
一 應用于銀行貨幣的“速度”的概念
二 收入存款流通速度和營業存款流通速度的區別
三 收入存款的流通速度
四 營業存款速度
五 營業存款速度的可變性
六 真正速度的決定因素
第二十五章 銀行貨幣對準備金的比率
一 準備比的穩定性
二 非準備銀行資產的轉換可能性
三 準備比應該怎樣確定
第二十六章 營業活動
第六篇 投資率及其變動
第二十七章 固定資本——投資率的變動之一
一 統計的指標
二 以固定資本投資率變動為基礎的幾種信用循環理論
第二十八章 營運資本——投資率的變動之二
一 統計的指標
二 營運資本的理論
三 生產性消費和非生產性消費
四 真實工資基金
第二十九章 流動資本——投資率的變動之三
一 霍特里先生的流動貯存理論
二 流動資本積累的障礙
三 “囤存”費用
四 表述價格變動與“囤存”費用的關系的公式
五 “期貨市場”的理論
六 對論
第三十章 歷史上的例證
一 西班牙的財寶
二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濟蕭條
三 1914-1918年的戰時繁榮
四 1919-1920年的戰后繁榮
五 大不列顛恢復金本位問題
六 大不列顛恢復金本位后的國內與國外投資
七 1925-1930年的美國
八 “吉布森的異說”
第七篇 貨幣的管理
第三十一章 貨幣管理問題
一、通過投資率控制物價
二、銀行家的雙重職能
第三十二章 對會員銀行的控制——國家管理的方法之一
一、不列顛體系
二、歐洲大陸體系
三、美國聯邦儲備體系
四、會員銀行會不會以高于市場行市的利率向中央銀行借款?
五、公開市場政策的進一步分析
六、變動會員銀行準備比的辦法
第三十三章 中央準備的管理——國家管理的方法之二
一、鈔票發行的現行管理辦法
二、正確的管理原則
第三十四章 各國中央銀行的相互關系——國際管理問題之一
第三十五章 金本位——國際管理問題之二
一、黃金的貪婪
二、擁護金本位的理由
第三十六章 國家自主權問題——國際管理問題之三
一、國際管理制度的進退維谷局面
二、調節對外投資貸付率的方法
三、現金輸送點的意義
四、價值標準是否應具有國際性?
第三十七章 投資率的控制——再論國家管理問題
一、銀行體系能夠控制物價水平嗎?
二、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
三、銀行體系能不能控制投資率?
(一)短期利率變動的直接影響
(二)未滿足借款人邊際
(三)發行公司和證券承銷商的地位
(四)公開市場業務達到飽和點的問題
(五)國際方面的復雜關系
四、1930年的暴跌
第三十八章 國際管理問題
一、國際管理的雙重問題
二、國際管理的方法
三、國際清算銀行
四、結論
第二十二章 貨幣的應用理論
第二十三章 儲蓄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例
一 大不例顛
二 美國
三 其他國家
第二十四章 流通速度
一 應用于銀行貨幣的“速度”的概念
二 收入存款流通速度和營業存款流通速度的區別
三 收入存款的流通速度
四 營業存款速度
五 營業存款速度的可變性
六 真正速度的決定因素
第二十五章 銀行貨幣對準備金的比率
一 準備比的穩定性
二 非準備銀行資產的轉換可能性
三 準備比應該怎樣確定
第二十六章 營業活動
第六篇 投資率及其變動
第二十七章 固定資本——投資率的變動之一
一 統計的指標
二 以固定資本投資率變動為基礎的幾種信用循環理論
第二十八章 營運資本——投資率的變動之二
一 統計的指標
二 營運資本的理論
三 生產性消費和非生產性消費
四 真實工資基金
第二十九章 流動資本——投資率的變動之三
一 霍特里先生的流動貯存理論
二 流動資本積累的障礙
三 “囤存”費用
四 表述價格變動與“囤存”費用的關系的公式
五 “期貨市場”的理論
六 對論
第三十章 歷史上的例證
一 西班牙的財寶
二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濟蕭條
三 1914-1918年的戰時繁榮
四 1919-1920年的戰后繁榮
五 大不列顛恢復金本位問題
六 大不列顛恢復金本位后的國內與國外投資
七 1925-1930年的美國
八 “吉布森的異說”
第七篇 貨幣的管理
第三十一章 貨幣管理問題
一、通過投資率控制物價
二、銀行家的雙重職能
第三十二章 對會員銀行的控制——國家管理的方法之一
一、不列顛體系
二、歐洲大陸體系
三、美國聯邦儲備體系
四、會員銀行會不會以高于市場行市的利率向中央銀行借款?
五、公開市場政策的進一步分析
六、變動會員銀行準備比的辦法
第三十三章 中央準備的管理——國家管理的方法之二
一、鈔票發行的現行管理辦法
二、正確的管理原則
第三十四章 各國中央銀行的相互關系——國際管理問題之一
第三十五章 金本位——國際管理問題之二
一、黃金的貪婪
二、擁護金本位的理由
第三十六章 國家自主權問題——國際管理問題之三
一、國際管理制度的進退維谷局面
二、調節對外投資貸付率的方法
三、現金輸送點的意義
四、價值標準是否應具有國際性?
第三十七章 投資率的控制——再論國家管理問題
一、銀行體系能夠控制物價水平嗎?
二、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
三、銀行體系能不能控制投資率?
(一)短期利率變動的直接影響
(二)未滿足借款人邊際
(三)發行公司和證券承銷商的地位
(四)公開市場業務達到飽和點的問題
(五)國際方面的復雜關系
四、1930年的暴跌
第三十八章 國際管理問題
一、國際管理的雙重問題
二、國際管理的方法
三、國際清算銀行
四、結論
展開全部
貨幣論(下卷) 作者簡介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在經濟學發展史上占據著里程碑般的地位,曾師從A.馬歇爾、A.C.庇古學習經濟學。凱恩斯一生對經濟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后繁榮之父”等。 他提出:“只要政府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實行公共開支和經濟軍事化,就可以解決失業問題,化解經濟危機。”這一理論為西方各國政府實行經濟干預的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著有《貨幣改革論》《通向繁榮之路》《怎樣籌措戰費》等。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