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從歷史到記憶:冼夫人信仰“回憶形象”的表征與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6608
- 條形碼:9787100226608 ; 978-7-100-22660-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歷史到記憶:冼夫人信仰“回憶形象”的表征與闡釋 本書特色
運用非遺美學理論,從文化生態視角,對冼夫人信仰的歷史文化和非遺保護價值進行有建設性的研究
從歷史到記憶:冼夫人信仰“回憶形象”的表征與闡釋 內容簡介
冼夫人信仰既是活態傳承的傳統民俗事象,亦是冼夫人精神理念的重要傳播媒介;既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例證,亦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代表作。作為一個溝通國家、精英與民眾對話的文化象征符號,信仰結構中的“冼夫人”回憶形象既是將粵西南多元分化社群整合成一個地域共同體之基點,是社會想象并表征其集體自我的共享意象;亦是聯結中央與地方的重要文化紐帶,呈現出儒家正統禮儀與粵地風尚習俗交疊共生、互闡互滲的有機文化形態。這種“我們”相互聯結的意象是能夠陶冶成員性情的象征化了的社會現實,它可將個體具身感知體驗的記憶表象內容經由特定的文化意指實踐進行跨時空傳播,從而把未必相互認識的個體整合進集體,并“活在每一位成員心中”。文章引入文化生態學的“生態壁龕”概念、文化研究的表征理論,吸收新史學的歷史再現觀點,并立足于“社會—歷史—空間”的三維辯證視角,旨在理解特定倫理共同體究竟是如何在制造形象與使用象征的廣義審美活動中,不斷將歷史感融入文化共時態,從而將“我們”的認知、情感與道德能力涵養在活的文化生態壁龕。藉由對冼夫人信仰這一具有深厚歷史人文底蘊與地域審美涵義的民俗文化事象進行規范性闡釋之徑,這部書稿嘗試從審美文化蘊意、倫理范導價值與文化生態合理性諸維,探詢小傳統文化獨特的集體無意識葆育機制及其結構轉換之能動性方式,以此蘄望可為“非遺”保護實踐之歷史活化難題提供一面反思的文化之鏡。
從歷史到記憶:冼夫人信仰“回憶形象”的表征與闡釋 目錄
從歷史到記憶:冼夫人信仰“回憶形象”的表征與闡釋 作者簡介
蔡達麗,廣東茂名人,文學博士,先后師從黃仕忠教授與高小康教授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2020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同年進入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程相占教授,研究方向為非遺美學、生態美學、審美人類學,主持2021年山東大學“雙一流建設”專項基金項目“審美人類學中的藝術與審美問題研究”(10000072110350),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學研究”(18JZD019)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西方自然美學通史”(19ZDA044)。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