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儀式·意義·闡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送王船儀式實踐的人類學詮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90911
- 條形碼:9787561590911 ; 978-7-5615-9091-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儀式·意義·闡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送王船儀式實踐的人類學詮釋 本書特色
流行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王船祭俗,又稱“送王船”、“迎王送王儀式”等,其形成與核心地區是閩南地區,特別是廈門灣與泉州灣沿海的村落與城鎮地區,并延伸傳播到海外。本書包括廈門同安呂厝王爺來歷和王爺信仰、廈門灣的請王送王儀式,閩南地區的請王送王儀式、海絲之路沿岸國家馬來西亞、印尼的王船祭等內容。石奕龍,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文化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秘書長。著有《應用人類學》《福建土圍樓》等。
儀式·意義·闡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送王船儀式實踐的人類學詮釋 內容簡介
流行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王船祭俗,又稱“送王船”、“迎王送王儀式”等,其形成與核心地區是閩南地區,特別是廈門灣與泉州灣沿海的村落與城鎮地區,并延伸傳播到海外。本書包括廈門同安呂厝王爺來歷和王爺信仰、廈門灣的請王送王儀式,閩南地區的請王送王儀式、海絲之路沿岸國家馬來西亞、印尼的王船祭等內容。石奕龍,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文化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秘書長。著有《應用人類學》《福建土圍樓》等。
儀式·意義·闡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送王船儀式實踐的人類學詮釋 目錄
儀式·意義·闡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送王船儀式實踐的人類學詮釋 作者簡介
石奕龍,江蘇無錫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福建民俗學會常務副會長,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顧問、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歷史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俗學、中國東南民族史、閩臺民間文化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出版專業著作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三百多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