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重慶公眾考古(壬寅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68474
- 條形碼:9787516668474 ; 978-7-5166-684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慶公眾考古(壬寅集)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考古發現、 重慶古跡、文史研究、遺 產萬象、公眾講座、公眾 活動六個部分,收錄重慶 文化遺產研究院微信公眾 號上2019年發布的相關 公眾考古研究文章等,展 現其“開展文化遺產研究 和保護,傳承弘揚歷史文 化”的單位宗旨,供歷史 研究、文物考古工作者以 及歷史文物愛好者閱讀。
也充分體現了重慶文化遺 產研究院“承擔文化遺產 的調查與研究,文物的勘 探、發掘和修復,文物保 護的規劃和設計,信息咨 詢和培訓宣傳等工作”的 單位職責。
重慶公眾考古(壬寅集) 目錄
考古發現
嘉陵江下游發現距今50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合川吊嘴遺址考古重要收獲
述說巴人古跡之小田溪墓群
黃泉下的北斗星:彭水山谷公園墓群的發掘
千佛重光——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
我國南方地區保存 完整的宋代寺廟實物資料——重慶市江津區石佛寺遺址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獲
大巧若拙——涂山窯
往生極樂——南川區來游關宋代墓葬考古發現與收獲
重慶萬盛發現南宋墓群
佛系與世俗的交融——南川區中醫院南宋墓葬發掘記
宋蒙(元)戰爭山城防御體系的“明珠”——詳解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衙署遺址
“大夏”遺珠——重慶南岸彈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
天官今何在,碑亭可征尋——明代蹇氏家族墓地
車田往事——“十萬屋基”的秘密
石柱馬氏土司探源——古城壩遺址的考古收獲
自有慈云幾復 ——重慶市九龍坡區慈云寺遺址
重慶開埠百年變遷的重要歷史見證——重慶市南岸區法國水師兵營舊址
重慶古跡
宋蒙(元)戰爭山城大遺址
重鎮天開巴子國城郭生成造化鐫——重慶古城墻
古渝雄關——朝天門
天空之城——萬州天生城
鎮守三峽、拱衛巴楚——奉節白帝城
宋蒙(元)戰爭“南方 屏障”——重慶南川龍崖城遺址
重慶市江心島鏈歷史文化探秘之一——大渡口區小南海島、巴南區中壩島
重慶市江心島鏈歷史文化探秘之二——渝中區珊瑚壩島、南岸區廣陽島
重慶市江心島鏈歷史文化探秘之三——巴南區中壩島(木洞)、桃花島、南坪壩島
壁上的密碼——揭秘大寧河古棧道
酉陽土司遺珠——飛來峰
兩百年來羊角磧,千里烏江 灘——1785年至2叭7年的羊角鎮始末
文史研究
喚醒沉睡的地方記憶——讀唐文龍《巫鹽天下》并略論巫鹽文化的變遷
三峽地區大溪文化的邊緣效應:廊道特征、互惠交換、在地精神和簡單聚落
三峽后續考古工作與階段性收獲綜述
三峽原始先民的人居環境——以豐都玉溪遺址為例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先秦時期的甲胄與小田溪墓群出土的銅胄
冥界里的廣廈——重慶地區漢晉時期墓葬出土的陶房
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的實踐經驗
重慶出土南宋球形火雷的初步研究
“渝西小兵馬俑”:銅梁出土石儀仗俑
重慶三峽地區鎏金青銅器研究
預防性保護: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新趨勢
遺產萬象
不畏浮云遮望眼——重慶古塔
從中國設計師高票中標巴黎圣母院修復丁程談起
文物中的牡丹紋樣辨識與寓意
清末民初的皮影文物修復
我在重慶修文物:瓷器修復保護
我在重慶修文物之番外篇:文物修復者的修行
解密愛美的天性:舊石器時代的裝飾品
靈魂居所——以重慶地區漢代畫像石棺為例
君子近庖廚——案俎上的漢、三國時期川渝美食
漫淡水月觀音——從江津石佛寺造像說起
骷髏幻戲圖——透過宋人的眼睛看生死
惟仁永不渝——蹇義雜談
誰是貍奴——漫談古代的貓
公眾講座
致廣大而盡精微——在“2019年文物考古學術報告周”上的致辭
青銅文化體系視野下的巴文化政治中心起源與變遷
文化遺產保護的重慶理解與行動
人與空間:重慶城市的早期現代化啟動及其問題
川渝地區的佛教石窟寺和摩崖造像
如何講好中國文物的故事
金步搖與納骨器——巫山老屋場墓地的新發現
新形勢下的基建考古經驗與問題探討——2019年中國南方基建考古區域協作會側記
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側記——新中國考古學70年的回顧和展望
巴文化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
在巴南談巴文化
論巴蜀文字印章及圖像中的“英雄擒獸”母題——從四川宣漢羅家壩出土巴蜀印章及圖像談起
古代巴族和近代土家族族源記憶中的“真史實”與“真傳說”
深化巴文化內涵價值助推巴渝文化傳承發展
公眾活動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脫貧攻堅代表走進酉陽縣車田鄉何土司城遺址
“ 古跡遺址日”探秘之旅——走進涪陵區龜陵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2019年重慶市文化遺產宣傳月走進釣魚城范家堰遺址公眾考古活動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公眾考古活動走進深度貧困鄉鎮酉陽縣車田鄉育才中學
后記
嘉陵江下游發現距今50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合川吊嘴遺址考古重要收獲
述說巴人古跡之小田溪墓群
黃泉下的北斗星:彭水山谷公園墓群的發掘
千佛重光——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
我國南方地區保存 完整的宋代寺廟實物資料——重慶市江津區石佛寺遺址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獲
大巧若拙——涂山窯
往生極樂——南川區來游關宋代墓葬考古發現與收獲
重慶萬盛發現南宋墓群
佛系與世俗的交融——南川區中醫院南宋墓葬發掘記
宋蒙(元)戰爭山城防御體系的“明珠”——詳解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衙署遺址
“大夏”遺珠——重慶南岸彈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
天官今何在,碑亭可征尋——明代蹇氏家族墓地
車田往事——“十萬屋基”的秘密
石柱馬氏土司探源——古城壩遺址的考古收獲
自有慈云幾復 ——重慶市九龍坡區慈云寺遺址
重慶開埠百年變遷的重要歷史見證——重慶市南岸區法國水師兵營舊址
重慶古跡
宋蒙(元)戰爭山城大遺址
重鎮天開巴子國城郭生成造化鐫——重慶古城墻
古渝雄關——朝天門
天空之城——萬州天生城
鎮守三峽、拱衛巴楚——奉節白帝城
宋蒙(元)戰爭“南方 屏障”——重慶南川龍崖城遺址
重慶市江心島鏈歷史文化探秘之一——大渡口區小南海島、巴南區中壩島
重慶市江心島鏈歷史文化探秘之二——渝中區珊瑚壩島、南岸區廣陽島
重慶市江心島鏈歷史文化探秘之三——巴南區中壩島(木洞)、桃花島、南坪壩島
壁上的密碼——揭秘大寧河古棧道
酉陽土司遺珠——飛來峰
兩百年來羊角磧,千里烏江 灘——1785年至2叭7年的羊角鎮始末
文史研究
喚醒沉睡的地方記憶——讀唐文龍《巫鹽天下》并略論巫鹽文化的變遷
三峽地區大溪文化的邊緣效應:廊道特征、互惠交換、在地精神和簡單聚落
三峽后續考古工作與階段性收獲綜述
三峽原始先民的人居環境——以豐都玉溪遺址為例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先秦時期的甲胄與小田溪墓群出土的銅胄
冥界里的廣廈——重慶地區漢晉時期墓葬出土的陶房
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的實踐經驗
重慶出土南宋球形火雷的初步研究
“渝西小兵馬俑”:銅梁出土石儀仗俑
重慶三峽地區鎏金青銅器研究
預防性保護: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新趨勢
遺產萬象
不畏浮云遮望眼——重慶古塔
從中國設計師高票中標巴黎圣母院修復丁程談起
文物中的牡丹紋樣辨識與寓意
清末民初的皮影文物修復
我在重慶修文物:瓷器修復保護
我在重慶修文物之番外篇:文物修復者的修行
解密愛美的天性:舊石器時代的裝飾品
靈魂居所——以重慶地區漢代畫像石棺為例
君子近庖廚——案俎上的漢、三國時期川渝美食
漫淡水月觀音——從江津石佛寺造像說起
骷髏幻戲圖——透過宋人的眼睛看生死
惟仁永不渝——蹇義雜談
誰是貍奴——漫談古代的貓
公眾講座
致廣大而盡精微——在“2019年文物考古學術報告周”上的致辭
青銅文化體系視野下的巴文化政治中心起源與變遷
文化遺產保護的重慶理解與行動
人與空間:重慶城市的早期現代化啟動及其問題
川渝地區的佛教石窟寺和摩崖造像
如何講好中國文物的故事
金步搖與納骨器——巫山老屋場墓地的新發現
新形勢下的基建考古經驗與問題探討——2019年中國南方基建考古區域協作會側記
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側記——新中國考古學70年的回顧和展望
巴文化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
在巴南談巴文化
論巴蜀文字印章及圖像中的“英雄擒獸”母題——從四川宣漢羅家壩出土巴蜀印章及圖像談起
古代巴族和近代土家族族源記憶中的“真史實”與“真傳說”
深化巴文化內涵價值助推巴渝文化傳承發展
公眾活動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脫貧攻堅代表走進酉陽縣車田鄉何土司城遺址
“ 古跡遺址日”探秘之旅——走進涪陵區龜陵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2019年重慶市文化遺產宣傳月走進釣魚城范家堰遺址公眾考古活動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公眾考古活動走進深度貧困鄉鎮酉陽縣車田鄉育才中學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